“没想到,这么快就有不文明居住行为的业主进入‘黑名单’。”奉贤区奉浦第六居委会的副主任陶彩虹介绍道,“5月底,居委会工作人员从报纸上获悉,居民存在违法搭建、群租等不文明居住行为,可能会被纳入‘黑名单’。随后,我们立即在小区的滚动屏、公示橱窗等公共场所,张贴宣传资料,让更多业主、租户了解最新政策。”
陶彩虹介绍道,居委会主要管理华龙别墅、百合苑、聚贤煌都、景怡佳苑,四个小区有2599户居民。前段时间,居委会联合物业对小区内的居住行为进行排查,并对存在涉嫌“群租”等行为的业主进行劝告,大部分业主得知一些不文明居住行为可能会影响自己的信用,主动改正。
“真的有业主进入‘黑名单’了?明天,我要去老房子查看一下,租户是否存在群租、改变房屋使用性质等不文明居住行为。”家住浦东新区东方城市花园一期的丁雪表示,她的老房子出租后,房租通过银行转账,很少关注租户的居住行为。这篇报道给她提了一个醒,以后,要多和租户联系、沟通。
针对不文明居住行为的管理,将违规违法行为的信用信息纳入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将成为原管理体系的一股补充力量。上海物业协会的特聘专家黄友健律师直言:“对于成长中的年轻人或重视诚信记录的人来说,征信系统的确具有一定的约束力,但是仍然不能排除个别社会成员对于个人诚信这件事本身就是采取无所谓的态度,那么‘黑名单’的威慑力就具有局限性。”
在黄友健看来,要想真正有力整治不文明居住乱象,还是得要采取多种手段、多管齐下。以处理第一例黑名单中“损坏房屋承重结构”的行为为例,除了冻结房产、把信用信息上报信用平台以外,执法机关还要将行政手段的执法力度真正发挥出来。因为以往受限于具体案件的执法难度,相关部门的处理往往止步于冻结房产,即限制该处房产交易,但这对于原本就没有租赁、买卖打算的业主来说并不构成多大影响。
不文明居住行为纳入市信用平台,的确对于违规行为当事人具有一定威慑力,但在作用上并不能取代包括执行行政处罚、提起民事诉讼等在内的相关整治手段。
黄友健律师提出,要想扩大征信系统的影响力,一是要在市民中加强宣传;二是要开放平台,让市民个人的查询在操作上更简单;三是要在相关单位培养起查询信用信息的习惯,例如在单位提干、审核入党、银行贷款、用人单位招聘时,将这一系统的信用信息使用起来。
“因为说到底,法律法规还是对于尊重法律、敬畏法律的人更有效。”黄友健律师补充道。
本报记者 杨玉红 实习生 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