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了,“吱吱”地叫着夏天——热死啦,热死啦。于是,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便是坐着摇椅在家孵空调。
三九酷暑,高温警报,这些却没有成为他们歇一歇的借口。“热昏”时节,运动不停,拍戏不止,欲与太阳试比高。文艺圈,体育界,燃起夏日里的一把火。全景扫描“热人热事”,看一看他们的热情人生。
热事件
打火机爆炸
热度:40.3℃
热时间:8月5日
热主角:《南楼七士》《恋恋阙歌》剧组
刚开拍不久的电影《南楼七士》,是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斯西战争胜利70周年而作,取材于真实历史事件。这几天,剧组冒着40℃的高温,拍摄司徒氏家族七壮士据守碉楼,英勇阻击日军的场面。
导演刘深告诉记者,为了拍摄一条战争场面戏,一些群众演员足足在太阳底下晒了1个多小时,“当场就有吃不消的,直接吐了”。前日的高温暴晒下,影片副导演的打火机居然爆炸了,“把所有人都吓了一跳。”
在车墩,《恋恋阙歌》剧组,地面温度超过40℃。探班当日,剧组正在拍摄一场离别戏份。骄阳午后,男一号李承铉一身复古绅士装扮与“痴心千金”林鹏依依惜别。一场拍毕,两人都是衣衫湿透。休息时候,林鹏忙着补妆,忙着扇风,忙着擦汗;李承铉则是换了一身全新戏服,助理在一边形影不离地撑着大花伞,剧组服装老师忙着帮他整理着装,“因为出汗太厉害,同样款式的衣服我们都要做好几套,好不断轮换,有时候一天拍下来,全都又臭又脏。为了不让一个‘战士’倒下,每天逼着大家喝藿香正气水”。制片主任罗志刚透露,算上群众演员,整个剧组每天光藿香正气水就要消耗掉五六百瓶,“那个味道可真不好闻,但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一捏鼻子咽下去”。
热事件
刮 痧
热度:33℃
热时间:8月6日晚
热主角:文慧沪剧团
今年,是文慧沪剧团最为忙碌的一年,从1月份至今,剧团已经演出了121场。而这个月,还有20多场演出等着他们。昨晚8时,剧团刚刚结束在金桥的露天演出,收获广泛好评。
今年,剧团在一个月内辗转奉贤、金山、嘉定、洋泾、松江等地,有些地方的演出场地小、空调差,又累又热很辛苦。但不论大戏小戏,条件再差再苦,剧团的36名演员从未缺席。在文慧沪剧团程副团长看来,社会效益总是第一位的,“观众觉得好,才是真的好。”
昨日下午1时半,文慧沪剧团在浦东新区洋泾文化中心演出沪剧《谁是母亲》,下午4时,出现在金桥。“晚上的演出是露天,天气很热,但观众反响很好很好。”冒着酷暑听戏的戏迷,用热烈的掌声与喝彩声表达心中的喜悦和感激。而在后台,演员们互相帮忙刮痧、涂风油精,只为把精彩带给更多的人。
热事件
心灵抗暑
热度:27℃
热时间:8月6日晨
热主角:“秋韵艺苑”演出团
舞台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正饱含深情诉说着抗战的故事,舞台下,孩童窝在母亲的怀中,听得正入神。窗外,是蝉鸣喧嚣的酷暑白日,窗内,却是一片静谧的诗歌天地——酷暑,似乎独独远离了这里。这是昨天上午发生在长宁区图书馆多功能演艺厅中的一幕,由“秋韵艺苑”演出团筹备的《不可忘却的记忆——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战胜利70周年》朗诵会正在这里举行。
“秋韵艺苑”成立于8年前,成员50多人,平均年龄超过60岁。是什么力量让这群白发苍苍的老者冒着酷暑精心筹划了这台精致生动的演出?朗诵会艺术总监成雅明的话或许能解答:“这是我们这代人共同经历的回忆,几乎每个人都从小听着父母诉说抗战故事长大,体会深刻。”
《七月的清晨》《号角》《上海,我们的诺亚方舟》……16篇朗诵诗歌中的一大半都是秋韵成员自己创作,仅仅花了4个月时间,他们就完成了所有诗歌的创作和排练,“大家群情激昂,每个人似乎都揣着一种使命感。”
排练任务紧,老人们家中事务也多,每次排练都会有这个要看病配药、那个要做饭接孙子,但一个不行另一个就立即顶上。老年人记忆力差,几十行的诗歌前读后忘,很多人就利用乘车买菜的间隙,反复背,“看我们一个个都习惯自言自语,别人都觉得神神叨叨。”自嘲笑笑,秋韵艺术团团长徐蓓蓓说道。
朗诵会的最后排练阶段正好碰上申城持续高温,成员中有从宝山青浦赶来的,路上往返近6个小时,三大瓶凉白开、一把扇子、一块毛巾,就是他们全部的抗暑行头。“诗歌给了我们力量,也给了我们别样的清凉。只要沉浸其中,不会有人感到浮躁酷热。”秋韵团友笑言,别人那是物理降温,而自己这是效率更高的“心灵抗暑”。
热事件
脚上烫泡
热度:42℃(地表)
热时间:8月6日9时53分
热主角:上海沙滩排球队
10时不到,送冷饮的车来了。2个“乌贼”一样的沙排男队员,接过纸板箱,扛到了训练场地上。
4片沙排场地上,地表温度高达42℃,冷不丁赤着脚踩上去,“哇”地一声叫了出来。“最热的一次,沙面上的温度有60多摄氏度。前几天我们队员训练,好几个脚上都烫出了泡。”上海沙滩排球队的教练徐强天天带着队员训练,只有周三放假。现场,遮阳的凉棚仍然挡不住强烈的紫外线。队员们和教练自己动手,在内层刷上厚厚的白色涂料,“效果很好啊。瞧,还有我们用床单做的遮光布,都是自己的DIY。”沙排显然是训练条件最艰苦的项目之一。
12岁的陈悦是沙排队年纪最小的队员。原本练室内排球的她,被选中加入沙排队,跟着大哥哥大姐姐们一起训练。她一个人在教练的带领下练着脚步。不过20分钟,已有了虚脱了感觉。“好累好累。”女孩喘不上气来,一副辛苦的表情。“我不怕晒,黑点更健康。”另一片场地上,队员们开始了组合练习。跳跃,扑地,追球……热,不停歇。
热事件
“肉色防晒服”亮相
热度:35℃
热时间:8月6日10时20分
热主角:上海赛艇队
东方绿舟基地的水上运动场上,上海赛艇队的队员们正在挥汗如雨。虽然头顶大太阳,但小伙子们却喜欢光着膀子训练,他们的理由很充分:“这样要比穿着衣服凉快些!”
出于防晒考虑,单指导一般都要求队员们穿衣服,但无奈这几天实在太热了,队员们情愿光着膀子被太阳晒得大汗淋漓,也不愿穿着衣服,甚至在室内练力量时也是如此。对此单指导选择妥协:“这种炎热的天气下训练,我们最担心的一件事就是中暑,万一队员训练时昏倒就直接栽倒在水里了,危险得很。”而队员们则戏称,自己不是光着膀子,而是穿着“肉色防晒服”:“比起一般的衣服来,我们的‘防晒服’更凉快些。”
热事件
发“烧”了
热度:36℃
热时间:8月6日11时
热主角:上海女足
已近中午,上海女足的训练还未结束,偌大的训练场刚刚喷过水,但降温的效果并不明显,由干热转成湿热,队员们甚至觉得更难受了。
女孩子天生爱美,上海女足的队员也不例外,虽然训练也要顶烈日战高温,但姑娘们不怕热蒙只怕晒黑,她们的抗暑神器是长袖球衣。现场的26名队员中,24人穿上了长袖球衣。
这支正备战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的女足由老帅鲍国明率队。每逢球队夏训,教练组都会多一项工作,动员队员们吃饭多吃点儿。鲍指导无奈地说:“足球队员本来运动量就大,赶上天气又热,队员们每次练完都不想吃饭,已经成了老大难了,每次只能监督她们吃。”17岁的易方馨一进食堂,就为自己打了一份绿豆汤:“实在是没有胃口。有时候就一碗一碗地喝这个。”小易和姐妹们有着自己的降暑绝招,“把冰装在袋子里,然后敷在脑袋上。”女孩脸上的防晒霜遇到汗水,在脸上留下一条条白色的印痕,“对,就像发烧了那样敷冰袋,这么热的天,我们都需要‘退烧’。”
① 《恋恋阙歌》剧组工作人员为演员送上清凉
图 TP
② 上海沙排队员烈日下赤膊上阵
③ 上海赛艇队员在健身房挥汗如雨
④ 上海女足队员为防晒穿长袖球衣训练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
记者 周国强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