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时政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8月07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最悲伤作文是新的 凉山问题却是老的
  近日,四川大凉山12岁彝族女孩所写的作文《泪》,字字句句击中网民的心,持续搅动着网络舆论。历经了文章是否代笔的风波之后,与网友的爱心和捐款同样汹涌而至的,还有思考和质疑。作文背后潜藏的深层次问题开始被不断提及:大凉山扶贫为何如此艰难?作文背后究竟有没有推手?会不会别有用心?捐款能不能被善用……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这场讨论中来。

  “大凉山贫困问题的长期存在,有着复杂的原因。既有客观因素,如自然灾害频发、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等;也有主观因素,如农村人口增长快、个别人观念落后、精神贫困等等。除此之外,独特的发展历史、多民族聚居背景下的文化差异,也为脱贫之路平添了几分坎坷。‘最悲伤作文’也说明,扶贫是一场攻坚战,‘摆脱贫困’之路任重道远,绝非捐钱捐物、送政策送资源就能毕其功于一役的。”

  ——人民网昨天就最悲伤作文事件发表评论。

  “不知道的人跟着起哄,知道的人却摇头叹气——最悲伤作文是新的,但凉山的问题却是老生常谈。也许你不知道,办冬奥会政府仅补贴不到6亿(预估),而凉山州政府在2007-2012年累积投入276.5亿元改善民生。过往也有不少揭露性报道提到,‘国家级贫困县’凉山不仅有来自政府的资助,还有不断涌入的慈善捐款。当地的人已经习惯于领援助,不愿外出打工,反正躺着也能有饭吃。懒惰还滋长了吸毒贩毒、拐卖儿童的恶习。”

  ——观察者网记者对最悲伤作文背后潜藏的问题发表评论,认为“慈善让凉山饮鸩止渴”。

  “但估计很少人知道,凉山几乎是中国NGO去得最多,也是公益资源最多的地区,光大大小小的基金会就有几百家了吧。”

  ——知名博主@花总丢了金箍棒在微博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女孩的悲伤牵动了众人心,这是爱与关怀的真切体现,感动的不仅仅是女孩本身,它让全体社会成员都能感受到温暖的力量。但是,有一点担心的是,这些钱如何使用与管理,谁来监督,如何保证不被挪用和借用,谁来帮助贫困的孩子规划好这笔捐款是眼下更为重要的问题。”

  ——网友@刘岩对捐款如何管理和使用表示担忧。

  “我自己来自于大凉山,所有的贫穷与落后均源于知识的匮乏,法律意识的淡薄,走出大凉山,不是为了衣食住行,而是为了求知。一次、二次的往来,给大家的感受就是这里最直观的穷、苦,所有人包括政府都明白教育是根本,唯有教育可以改变现状,可是太难,路还很长。”

  ——从大凉山走出来的网友@变幻莫测的万花筒认为教育是改变凉山现状的唯一途径。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时政新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记忆中的抗战
   第A07版:焦点
   第A08版:2015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9版:2015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10版:2015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上海新闻
   第A13版:上海新闻
   第A14版:互动
   第A15版:社会新闻
   第A16版:专版
   第A17版:中国新闻
   第A18版:中国新闻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国际新闻
   第A22版: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4版:文体新闻
   第A25版:文体新闻
   第A2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7版:财经新闻
   第A28版:广告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专版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特别报道/军界瞭望
   第B03版:军界瞭望/特别报道
   第B04版:特别报道/军界瞭望
   第B05版:新民法谭
   第B06版:新民法谭
   第B07版:新民法谭
   第B08版:艺术家具专版
老有所依
声音·八方
最悲伤作文是新的 凉山问题却是老的
新民晚报时政新闻A04最悲伤作文是新的 凉山问题却是老的 2015-08-07 2 2015年08月0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