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时政·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静安区信访办“老法师”钱凤惠坚守一线37年~~~
静安区信访办“老法师”钱凤惠坚守一线37年~~~
静安区信访办“老法师”钱凤惠坚守一线37年~~~
     
2015年08月30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静安区信访办“老法师”钱凤惠坚守一线37年
百姓口头禅:“有事找钱老师”
宋宁华
■ 钱凤惠在翻阅信访材料 本报记者 周馨 摄
  本报记者 宋宁华

  人物小传

  钱凤惠,从1978年以来一直在信访一线工作。曾获得国家信访局“从事信访工作二十五年以上”荣誉证书,上海市先进信访干部、市重点实事工程项目竞赛立功,静安区人民满意公务员、静安区“平安英雄”等荣誉。

  近来,许多辞职宣言在网络上颇为走红,“世界那么大,我想出去看看”、“离职,是为了做一件有情怀的事”……

  和这些“潇洒走一回”的职场人士相比,在静安区,有位在信访岗位一呆就是37年的信访干部,明年就将退休,今年被静安区委提拔为正处级调研员。她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但许多老百姓都能叫得出她的名字,“有事找钱老师”成了不少来访者的“口头禅”——她就是静安区信访办调研员钱凤惠。

  她用37年的付出证明了自己的选择,“坚守,也是一种情怀。”

  通宵达旦化纠纷

  今年59岁的钱凤惠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不少,说话慢条斯理,讲起自己的成绩轻描淡写。她说,“将心比心,谁都有碰到困难的时候,我姐姐也曾经因为困难四处求助。老百姓到信访部门反映问题,体现的是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我们不能辜负这份信任。”

  静安区信访办主任钟荣辉介绍,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钱凤惠就一直在信访一线工作,累计接待居民群众2万多人次,直接协调处理信访事项2000多件,是全市信访条线工作时间最长的同志之一。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许多矛盾凸显,静安区的信访量一度处于高位运行。钱凤惠的同事说,她有个口头禅,碰到难题总是说,“我先上”;碰到加班加点,她总是说,“你们先走,我没事。”每天坚持提前半小时上班,晚半小时下班,风雨无阻。

  一个炎热的夏季,静安区的某个工地夜间施工,周边的20余户居民前往工地阻挠施工。当时,已是深夜,但钱凤惠接到通知后立即起床,赶到事发现场。只见工地上的气氛紧张,居民堵着工地大门不让施工车进出,工人们则“严阵以待”对峙着,冲突一触即发!

  钱凤惠立即和区建交委、区规划局、区环保局等相关负责人联系,请他们派人来工地召开现场会,当场公开工程项目批文、建设施工许可证等文件及相关审批手续,消除居民对工程合法性的疑虑。

  同时,她还将施工方负责人带到居民住处附近,让他们亲身感受噪音的高分贝度,要求他们写出文明施工的书面承诺,合理安排作业顺序,尽量不影响居民休息。

  那天晚上,现场会一直开到了第二天凌晨,矛盾纠纷终于妥善化解。钱凤惠连续紧张工作了6个多小时,连一口水都没顾得上喝。有的居民见此情景,主动为她买来矿泉水,还称赞道:“有这样的好干部,是我们的福气!”

  放弃机会“挪位置”

  回顾自己37年的工作生涯,钱凤惠向记者坦言,干校分配工作的时候,她根本不知道“信访为何物”。有人介绍信访办是专门为老百姓解决问题的地方,“我觉得挺好的,就选了这里。”

  但她来了以后才发现,信访办常常充满了哭声、骂声、吵闹声,还不时发生过激行为,着实把她吓了一跳。但她性格中有股不服输的劲儿,跟着信访办的老师傅学,很快就掌握了群众工作的方法和心得。“信访问题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就能解决的,要勤于到现场、下基层,才能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 

  为了方便跑基层,不会骑车的她买了辆26英寸的新自行车,一路跌跌撞撞摔了好多跤才回到家。第二天她到单位,新自行车已经“伤痕累累”,同事们开玩笑说:“你怎么买了辆旧车。”

  为了处理信访矛盾,有时她一天就要往返现场多次。有一次,她处理一个棘手的信访事件深夜才到家,突然咳嗽不止,直到咳出了血,家里人硬是把她架到了医院,医生诊断下来是支气管扩张伴有严重的炎症,建议留院观察。当天晚上,她在医院打点滴到第二天早上8时,想到现场工作怎么也放心不下,坚决向医生要求拔针出院,连家里人也劝不住她。最后,她自己签署了后果自负的承诺书后回到了工作岗位,圆满完成了任务。

  尽管身体开始“出状况”,但钱凤惠仍选择坚守,哪怕曾有“挪位置”的机会。2004年,钱凤惠在信访办已经连续工作26年了,曾有人劝她,该考虑“挪一挪位置了”。当时她有机会可以调动到街道工作,但钱凤惠考虑再三,“信访工作虽然艰苦,但每次为群众解决了难题时,都有一种说不出的满足感。”最终,她还是选择留了下来。

  办公室变“过渡房”

  “只要我们心中装着老百姓,处处为他们着想,老百姓也会反过来配合我们的工作。用情用心去化解矛盾,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今已成了信访办“老法师”的钱凤惠,从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信访工作的心得。

  居民张阿姨是上海某小区的居民,她告诉记者,她和邻居们曾经为了房屋质量和物业管理问题等向相关部门反映,但问题始终没有解决。

  作为市联合工作组一员,钱凤惠和工作组的同志首先挨家挨户了解小区的情况。她发现,这个小区的主道是一条泥土小路,周围环境脏乱差,居民出行要步行半小时才能搭上到市区的公交车。收集梳理了居民的合理诉求后,她把问题向市主管部门反映。由于情况反映详实、准确,有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出行难”的问题在工作组入驻后短短的两个月内就得到了解决,工作组一下子获得了居民的信任。

  在组织实施住房综合整修工程期间,钱凤惠主动让出自己的办公用房,让居民在小区的办公用房内完成过渡,自己则搬到条件简陋的临时工棚办公。钱凤惠甚至还成了“全科医生”,揽下了为居民子女解决就读难、送患病老人住院治疗等分外事……

  “钱老师真正做到了有求必应、有难必帮,至今居民们还常常念念不忘这位好心肠的‘钱老师’。”张阿姨说。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读者之声
   第A04版:民生调查
   第A05版:民生调查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街拍/目击
   第A09版:新民资讯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文体汇
   第A12版:动态/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聚焦
   第A14版:人物/文体汇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记忆/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译文
   第B08版:特稿/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2版:亲子阅读/星期天夜光杯
   第C01版:金色池塘
   第C02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C03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C04版:专版/金色池塘
扫码下载新民晚报客户端
百姓口头禅:“有事找钱老师”
贪腐暴恐严惩“枪手”医闹入刑
新民晚报时政·要闻A02百姓口头禅:“有事找钱老师” 2015-08-30 2 2015年08月30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