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钢工业园区
进入20世纪70年代,在经济建设的要求下,我国开始借鉴当时国外先进经验,引入综合管廊。在上海宝钢建设过程中,采用日本的建设理念,建造了工业生产专用综合管廊系统,长度约为15公里。
■ 张杨路
张杨路共同沟是我国大陆首条规模较大、距离较长的地下综合管廊,1994年建设。位于浦东新区张杨路南北两侧人行道下,西起浦东南路,东至金桥路,全长11.125公里,最宽处5.9米,内部空间净高2.1米,顶部离地面平均1.5米,分电力室与燃气室两组相互隔离的仓室。其中,电力仓两边分别设置电力、通信电缆支架,各可架设五层电缆,中央敷设上水管道;燃气仓宽1.9米,净高2.1米。
作为当时参与设计的专家,束昱教授告诉记者,这条地下综合管廊当时是在开展专题研究、并充分学习借鉴日本及我国台湾地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规划、设计、建设,特别是在燃气管入沟的相关安防配套技术设计等方面进行了集成创新。作为城市市政基础设施集约化、廊道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国内引起巨大反响。由于多种原因,目前电力、通信、上水等管线已经启用,燃气仓已经调整为超高压电力电缆仓使用。
事实上,作为我国第一条现代化的城市地下管廊,张杨路共同沟之于后来乃至未来的相关工程,影响不仅体现在设计上,也有维护运营方面的借鉴意义。
■ 松江大学城
在松江大学城的建设过程中,也引入实施了地下综合管廊,2003年建成,长度约为0.323公里。
■ 安亭新镇
结合当时上海重点发展的“一城九镇”,在嘉定安亭新镇实施了我国第一条设在新镇居住区的网络化综合管廊,2002年正式开工建设,2004年建成,长度约为5.78公里,创造了我国大城市卫星城镇综合管廊规划建设的“第一”。
■ 世博园
2007年在上海世博园区建成地下综合管廊,是国内首条使用“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的预制装配技术的管廊。这条管廊长约6公里。束昱教授认为,这条管廊的意义在于,开启了我国大型国际展览园区的展期配套服务与展后高强度再开发的超前配套建设先河。而且,结合这条综合管廊建设,本市研究创建了技术标准——《2010中国上海世博会园区管线综合管沟工程技术规范》,研究制定了管理法规——《2010中国上海世博会园区管线综合管沟管理办法》,为后续国家层次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政策法规制定提供了范例。 本报记者 陈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