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8名官兵分别司职大号、小号、单簧管、打击乐、长笛、萨克斯等乐器。自4月份入驻京郊阅兵村以来,他们已进行封闭式训练4个月多,今天上午正式亮相。
在阅兵式中,军乐团演奏的精准程度直接影响阅兵方队步伐速率、衔接配合,被誉为控制节奏的“时针”。《游击队歌》《抗日军政大学校歌》《在太行山上》《保卫黄河》……抗战乐曲虽然歌谱不长、技法朴实无华,但要演奏好仍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阅兵演奏的30首乐曲中,抗战经典作品都进行了重新编曲,增加了新乐器,突出了铜管乐器的金属音色。领队焦杨介绍说,这是自1984年国庆35周年阅兵以来力度最大的一次创作,对演奏者来说无异于一场全新的战斗。“宁可吹破嘴,不能吹破音!”他们坚持每天一小时基础训练,每天一次随机抽考,每天一次阅兵曲目连续站立演奏,每周一次业务考核,每周一次讲评。技能是挑战,体能更是挑战。为锻炼体能,他们在烈日下一站就是4个小时,乐谱被照得雪亮,乐曲被晒得滚烫。每次训练结束,官兵们浑身湿透,仿佛刚从水里捞出来一样。
由于多次设计队形、调整编队,战士金焰3次改换演奏乐器,从最初的军鼓,再到四音鼓,最终定为大镲,每一次他都自觉接受新安排,毫无怨言,加班加点背乐谱,被评为“背曲标兵”。23岁的女兵狄周琴是个列兵,担负大鼓演奏任务,是武警代表队里唯一的参阅女兵。身材瘦弱的她不向组织求照顾、提要求,而是牺牲休息时间穿着雨衣、绑上沙袋练长跑,补齐体能短板。她的出色表现赢得了组织的肯定,她和另一名战友长笛手刘益双双“火线入党”,在阅兵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单簧管演奏员安刚激动地说:“阅兵式上,伴着我们奏响的军乐,战机在天上呼啸而过,战车在天安门前轰鸣而来,那一刻,我们的心灵受到震撼。能参加这样一次阅兵,这辈子也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