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京前,陈炳靖老人特地与胡汉能等旅居香港的抗战老兵们见面。“这次到北京,我还有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替年事已高、行动不便的抗战英雄们,以及那些没能看到祖国繁荣发展的战友们,参与大阅兵!”老人精神矍铄,目光坚毅。
秘密送到美国受训
1918年10月,陈炳靖出生在福建莆田一户大家族家庭,初中毕业后考入集美高级水产航海学校。1937年末到上海实习,因目睹日本侵略者飞机在中国肆无忌惮,愤而从军考入杭州中国空军12期。
1941年11月,中国空军基本上拼光了,无力再战。国民政府和美国政府达成秘密协议,从12期学员开始,全部秘密送到美国受训。在当年的中国空军里,陈炳靖是首批通过选拔、考核并秘密赴美受训的飞行员。1943年3月,陈炳靖被分到美国第14航空队,成为这支叱咤风云、令日寇闻风丧胆的“飞虎队”23大队75中队一名准尉飞行员。
抗战过程中陈炳靖击落过日军战机,与日寇空中搏斗时中弹跳伞、死里逃生,被俘后又遭日寇关押两年,先后在越南河内、上海和南京的战俘营待过,历经重重劫难。陈炳靖回忆说,当年驾驶战机在空中打击日本侵略者,俯瞰祖国破碎山河里的长城、长江、黄河时感慨万千,“那是我们的家园啊,我要保卫它”。
受伤被捕备受折磨
在历次空战中,陈炳靖的中国战友不断牺牲。陈炳靖回忆说:“在我最后一次执行任务时,14航空队只剩我一名中国飞行员。”
老人至今仍清晰地记得自己最后一次飞行任务。1943年10月13日,14航空队21架B-24重型轰炸机奉命前往越南海防轰炸日本船队和仓库,75中队17架P-40的任务是为B-24护航。下达命令的美军作战参谋特地返回陈炳靖的飞机前,大声说:“Remember!Don't do stupid things(切记,不要做傻事)。”意思很明确,如果被俘,千万不要去“成仁”,而是要活下来。
第14航空队22架重型轰炸机奉命从昆明巫家坝起飞,前往越南海防轰炸日本船队和仓库。陈炳靖驾驶P-40战斗机出击,抵达海防后,轰炸机对日军的码头、船舶、仓库进行轰炸,战果辉煌。当机群朝昆明方向飞回时,遭日军30多架零式飞机升空截击,“我打下一架飞机后,被后面的两架日本敌机袭击,身体中弹,飞机也冒了白烟。”陈炳靖说,发动机爆炸前,他跳伞落入原始森林。
拖着受伤的身体在丛林中辗转6天,还是没有逃脱日本兵的魔爪,开始了近两年的俘虏生活。日本人进行身体和精神上的折磨,而所谓“疗伤”也是只开刀,不取弹片、不敷药,就是希望他死掉。来自纽约的军医爱德华·布朗透露,他能生存纯属幸运,因为全身血量只剩28%,一般人低于32%已接近死亡。不久他被押解到南京老虎桥监狱。
老虎桥监狱有淞沪会战时期的国军俘虏300多人,日军强迫他们趴下后用刺刀从身后往里扎,每人两刀,没死掉的再送到这里。“日本人对中国战俘的残忍程度难以想象。”历经磨难的陈炳靖回忆说。1945年8月28日,陈炳靖被释放出狱,在医院取出体内存留21个月的弹片,但右胳膊再也伸不直。他告别蓝天,后来历任驻加拿大和菲律宾武官。
70多年过去,当年同期加入“飞虎队”的12名中国飞行员,陈炳靖是唯一健在的“飞虎”英雄。人老思乡,作为一个在外漂泊一生、跨越两个世纪的老人,陈炳靖希望能携90岁高龄的夫人黄璇君回到魂牵梦萦的故乡莆田。
本报记者 于明山 通讯员 杜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