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9月07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黄山旅游
适合上市吗?
连建明
  连建明

  随着中秋、国庆即将来临,又到旅游旺季,但今年大家担心景区门票再次大涨,因为随着景区票价3年不涨的禁令今年解禁,不少景区已经宣布提高票价了。

  旅游目前越来越热,从境内到境外,每年旅游的人越来越多,这是好事,对拉动内需、推动经济发展有很大作用。因此,国家也出台了很多鼓励旅游的政策,各地也开发了许多新的旅游景区和设施。但这几年,旅游的人都有一个共同感受,就是景区票价越来越贵,中国186家5A级景区的门票平均价格已达112元,如果全家三代人去旅游,门票价格超过千元是很平常的事,甚至比酒店的费用更高。

  问题是很多重要的风景胜地,你总得要去看看,所以,再涨价也不怕没有人来,这让人感觉是趁火打劫,让人无可奈何。

  去欧美旅游,收费的旅游项目也很多,但有一个非常鲜明的差异:属于自然资源的景区,很多不收费或者收费很少,像美国的黄石公园、加拿大的班芙等地都是如此;人造景观基本上都收费,而且门票不便宜,如迪士尼、埃菲尔铁塔等等。想想道理很明白,自然资源属于公共资源,属于全体人类,不应收费,至于人造景观,花费了很多人力、物力,收费也是应该的。

  如果对比一下我们这里,就会发现我们这里很多自然景观似乎属于公司的,而且不少是上市公司,像黄山旅游、峨眉山、长白山等等。自然资源应当具有更多的公益性质,这与上市公司追求业绩不断增长是矛盾的,所以,欧美似乎没有自然资源的旅游景区成为上市公司的,黄石公园、大峡谷都不上市。

  从这个角度看,黄山旅游这类自然资源景区,作为上市公司合适吗?其实,黄山旅游虽然具有独特的概念,但业绩平稳而成长性不足,因为受到旅游人数各种因素制约,每年的收入是差不多的,公司最近5年净利润每年就在2亿元左右,2013年业绩还下降了40%,营业收入近三年也是下降的。至于现在的业绩比10年前高很多,这是因为期间门票涨价了,不见得为了业绩增长,年年涨价吧?

  所以,我们能不能也转变一下观念,让那些属于自然资源的旅游景区回归公益性不上市?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时政·要闻
   第A04版:新民眼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民生速递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新民资讯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专版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0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康复/康健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B06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7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B08版:广告
别急着对高学历城管拍砖
黄山旅游 适合上市吗?
广告何必 简单粗暴
行政许可岂能随意设定
职称“阑尾炎”
难民新闻的传播逻辑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6黄山旅游
适合上市吗?
2015-09-07 2 2015年09月0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