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人看来,除去死亡,没有任何一件事情比丧失视力更使人感到恐慌。也许人们认为,视力的衰退直至失明都与机体的老化相关,其实并不尽然。眼科专家董珺医师认为,机体的衰老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的眼内容易留下病灶,若不加以重视,致盲性眼疾会随时随地找上门。怎样才能让视野清晰,双眼明亮呢?董医师表示,知晓以下这5点显得尤为重要。
年华老去, 视野变得模糊
董医师指出,在成年人中,罹患各种眼部疾病的概率并不高,可一旦跨越了40岁这道槛,便成为了各种眼疾的下手目标,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便是最好的佐证。
年龄在5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性。黄斑变性已成为我国老年人群不可逆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由此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群的视野确实会随着高概率眼部疾病的发生而出现“老眼昏花”的症状。
细微视觉变化,
或预示眼底疾病
其实,眼部的病症并非像外伤一样明显,更多细微的视觉变化有可能预示着眼底疾病的存在。董医师提醒说,面对这些视觉的变化,不能马虎大意,应及时重视,才不至于让这些疾病迅速发展至后期而措手不及。
董医师介绍说,白内障早期表现为视力下降,眼前白雾状,单眼复视,色觉改变等;黄斑疾病则为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变性、扭曲、变大或变小;视网膜脱离会视力急剧下降,黑影飘动、眼球转动时有闪光感,视野缺损;眼底出血可出现黑影漂浮,眼前冒烟,红光遮挡等。
董医师强调,患者如出现了以上单个症状,就不可不当回事,应及时救治保住视力,以免久拖导致视力无法挽回,特别是视网膜脱离和黄斑疾病,其对视力的影响存在着不可逆性。
避免用眼过度,
学会适时看世界
数字时代快速到来,中老年人群不得不去适应。但是董医师强调,我们的双眼在逐渐老化,长期注视屏幕所带给眼底的伤害非常厉害。而近年来,许多老年朋友常常变本加厉,在不开灯或者昏暗的地方看手机或电视,长此以往,由过度用眼导致的暴盲或严重的视力受损者并不在少数。
董医师建议,中老年须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下观看手机或电视;屏幕的亮度也不宜过亮;观看的时间须控制在15-20分钟。尽量多进行一些户外运动来调解双眼。
怀疑患病,
不妨尝试眼部自检
提到眼部自检,视力表和黄斑变性专用的阿姆斯勒方格表极为常见。董医师指出,阿姆斯勒方格表可以测得黄斑变性出现的视物变形、扭曲、视野缺损等。这对于那些因视力下降而常常怀疑自己得了黄斑变性的患者来说,不失为一个自测的方法。董医师认为,对于眼部,切不可主观臆断,需要自测与眼科检查相结合才更为重要。
40岁以上人群,
专业年检必不可少
董医师说,临床发现的各类眼底疾病往往呈现发现得越晚,防治效果越差的情况。因此,定期眼部检查的方式就能让那些致盲的眼病早发现早治疗。她提出,很多积极防治眼疾的患者都一直维持着良好视力。
董医师认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应像定期体检一样,给自己的双眼也做个检查,这样不仅可以排除眼部疾病,而且对自己可能出现的眼部问题有了正确的预防方向。
听眼健康讲座与专家面对面交流
为帮助更多眼底病患者了解眼部保健、疾病预防的相关知识及应对方法,新民健康特联合相关机构开展“眼健康系列讲座”。每日电话报名前30名读者可参加本次讲座更可获得专家面对面交流机会。
感兴趣的读者可拨打新民健康会员服务中心热线021-80261680(10:00-17:00),或发送短信“专家+姓名+联系方式”至18917328756报名参与,报名成功的读者将免费获得价值88元健康大礼包一份。
新民健康特邀专家简介
董珺 医师
擅长:白内障,青光眼,眼底病的诊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及眼外伤等的诊疗;黄斑裂孔和黄斑前膜的诊治。
宋蓓雯 医师
擅长:眼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治;各种出血性、缺血性及增殖性眼底疾病诊断及治疗;多种眼外伤,眼底出血的临床救治;玻璃体/视网膜黄斑类疾病的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