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1:阅读/连载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10月13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沈寂口述历史
沈 寂 葛昆元
  沈 寂 口述 葛昆元 撰稿

  42.请我写一部电影剧本

  三天后,我就写好了这部名为《蜜月》的喜剧剧本,我自己感觉写得是比较好的。但是剧本是不可以寄到香港去的,而是要由香港派专人来拿的。李萍倩拿到剧本,立刻请傅奇演男主角,石慧演女主角。李萍倩导演水平高,《蜜月》放映后,连映一个月,场场客满。长城公司因此渡过了经济难关,非常感谢我们。舒适写的《红灯笼》,由朱石麟导演,反响也不错。

  过了一段时间,长城公司又托人带信来说,请沈寂再写一部电影剧本,朱石麟要拍一部家庭伦理片。我答应了。因为朱石麟曾和我讨论过要将故事放在某个节日里,家里人都团聚的时候,于是我就写了剧本《中秋月》,讲的是一只月饼的故事。当时在香港,人人有失业危机感。有一个公司小职员(韩非饰演),平时上班口袋里只带五元钱。一天到公司后,他听到同事都在说,今天是中秋节要送礼的。他看到其他职员送给茶房赏钱3元、5元。他不好意思就将口袋里的5元钱送给了茶房。这时,他想到,给经理的礼还未送,否则,工作要保不住的。就赶紧回到家,拿了仅剩的5元钱,买了月饼直奔经理办公室。可是在走廊上见到了副经理,副经理以为是给他送月饼的,便客气地把他拉进办公室,结果他只好将月饼送给了副经理。出来后,他知道不给经理送礼,经理要不开心的。可是,这时他已没钱了,怎么办呢?他忽然灵机一动,赶到家里将姐姐送来的四式礼,赶紧拿了去送给经理。送完礼后,他刚跨进办公室,姐姐打电话问他,我送给你四式礼,你为什么不还礼给我呢?他一听,又急忙去借钱买了四式礼送给姐姐。这时,天色已晚,他想到儿子晚上要吃月饼,就摸出口袋里的所有零钱,在马路摊头上买了一只月饼回家给儿子吃。可是,他刚跨进房门,又看到桌子上放着一张付学费的通知。他无奈地摇摇头,长叹一声,拉开窗帘看着天上的一轮明月。

  朱石麟看了剧本,拍案叫好。这时意大利的新现实主义影片还未拍。这部戏是香港新现实主义第一部影片。朱石麟一字未改就开始拍了。放映后,《中秋月》的上座率虽不如《蜜月》,但评价相当高。

  记得《中秋月》未送香港前,我们讨论过,白沉不同意,说职员没有反抗精神,一定要改。我说怎么改?白沉说:“你不改,就不能送出去。”舒适说:“你算啥?你一个人反对,不成为理由,职员要生存,不能辞职的。你就算写反抗了,香港也会剪掉的,拍不下去的。”20世纪80年代,《中秋月》被评为中国十大名片之一。当时,《中秋月》我写了四天,是香港凤凰影业公司投资拍的,由朱石麟负责。

  1949年11月16日,上海八家私营电影公司合并为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简称“联影厂”。八家私营公司是长江、昆仑、文华、国泰、大同、大光明、华光、大中华。我们从广州回沪后也进入联影厂。

  1952年4月1日,我们回到上海,电影界很多人来火车站欢迎我们。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厂长于伶、副厂长叶以群以及许多演员都来了。我们八个人先被送到瑞金二路一幢大楼里参加欢迎会,这是联影厂办公楼。于伶在大会上说:“在香港你们的表现相当好,是爱国的,我们欢迎你们回来参加工作。”会开好后,大家就回家了。

  1954年有一天,厂领导蔡贲叫我到他办公室去,告诉我成立导演室的事。他说:“我们要成立导演室,要让导演们经常聚在一起开展政治学习,商讨电影创作等问题。”他还说,我们请陈西禾和赵明担任导演室的正副主任,请你来当秘书,负责日常工作。但无秘书职务,但也不叫文书,就叫总干事。我说:“就叫干事吧。”我无所谓。

  此时,因为武定路办公楼不够用了,艺术处和导演室就搬到瑞金一路的办公楼去了。那里的房子大,房间多。导演室就在图书室隔壁。不久,赵明奉调去了北京电影制片厂。陈西禾主任不仅人好,而且还很有才华。他翻译的《罗曼·罗兰》颇受读者和专家好评。我到导演室上班的第一天,陈西禾就对我说:“沈寂,委屈你了。”这句话令我终身难忘。这是我回到上海后,第一次有领导这样和我说话,这样尊重我。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14版:互动
   第A15版:新民资讯
   第A16版:专版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专版
   第A20版:广告
   第A21版:文体新闻
   第A22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
   第A2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5版:新民健康/健康+
   第A26版:健康+/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8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民新旅游
   第B02版:出行优荐/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出行优荐
   第B04版:出行优荐/新民旅游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旅游资讯
   第B14版:旅游资讯
   第B15版:旅游资讯
   第B16版:旅游资讯
   第B17版:旅游资讯
   第B18版:旅游资讯
   第B19版:旅游资讯
   第B20版:旅游资讯
德政之要——《资治通鉴》中的智慧(5)
沈寂口述历史
曾少年
新民晚报阅读/连载A31沈寂口述历史 2015-10-13 2 2015年10月1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