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3: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11月02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朋友圈”里猜画谜
江更生
  江更生

  大约在两个多月前,拜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现代技术之赐,我心血来潮,在微信的“朋友圈”里,用图画作为谜面,让众位爱谜朋友进行猜射,居然受到了各位的谬许。他们被我吊起了猜图画灯谜的胃口。于是,有的朋友建议我利用视觉形象,主持“手机谜擂”,专以画谜让大家一乐。推辞不过,遂以《江老汉的〈每日一谜〉》的名目设一谜栏,排日出谜,次日揭晓谜底。猜者可以私聊方式发来试猜谜底,由我逐一答复,虽说忙了点,但甚为来劲,谁教我是一个钟爱文虎的“谜痴”呢。

  朋友中有一些初涉谜场的生手,为了能让他们也能领略到猜谜的欢趣,我便有意识地出一些较浅显的画谜。例如择取一张摄有各种辣椒(有红有绿,有尖有圆),要求猜一个安徽地名,结果被多人射中,原来谜底是古典小说《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的故乡“全椒”(注:别解为“全是辣椒”)。又如我用一张印泥与墨锭的拼图作谜面,打外国文学名著《红与黑》,几乎无人不中。慢慢的,由简单向复杂过渡,试着采用一个画面去猜两个内容,如用三匹站着的良驹和众多奶牛的拼图,打两位相声名家“马三立、牛群“。还曾用两本工具书(《评弹小词典》和《京剧小词典》)的书影,打鲁迅名著二:《两地书》、《南腔北调集》(注:评弹,发源于苏州;京剧,诞生于北京,故扣),令人可喜的是,猜中者已不在少数。

  两个多月下来,“朋友圈”里猜画谜的人越来越多,有本市的,有外地的,更有美国的,新加坡的灯谜朋友,真称得上少长咸集,群“好”毕至。制作画谜,成了我每天的必修功课,老伴见状也来帮忙。她为我准备手机拍照的道具,在水果店淘来了两只“迷你”型小西瓜,供我手机拍照,制成了可打一个“瓢”字的画谜,谜底隐示“二小西瓜”之意。她还特地准备了一盆剥去壳的虾肉,让我摄成图照以作谜题,猜射一句成语,谜底为“一视同仁”(注:别解为“一看上去全是相同的虾仁”)。女儿闻讯还特向我传授下载拼图软件技术以及操作方法,使我制起画谜来更加得心应手了。

  随着画谜难度的增加,我还采取“友情提示”的方法,启发猜者,助他们抽丝剥茧、顺藤摸瓜,从而叩开谜底之门,例如有一幅挺拔的枫叶图,要求猜两位革命先烈的名字,提示语这样写着:前者为上海工运领袖,后者为我军将领,很快纷纷报上了谜底,他们是“顾正红、叶挺”(注:须读作“顾/正/红叶/挺”,别解为“看上去正是红叶挺拔着”)。又如我将涂鸦之作,一张临摹《芥子园画谱》中老树的图画为谜面,特意落款为“江老汉涂于上海,乙未夏日”等字样。要求猜一个亚洲地名,提示语作“请看清落款中的作者及上海等文字”,暗示此谜当用上海方言去解:江老汉,即我,沪语作“阿拉”,这是幅树木之图,所以谜底为“阿拉木图”。猜出的朋友都说不佞的提示很及时。其实,制谜者的谜让人猜不出,不是好事,适当提示,让其寻迹射中,也不失为一件美事。

  在大家的支持和鼓励下,我愿将这个既娱人又自娱的《江老汉的〈每日一谜〉》进行下去,让越来越多的人欢喜上灯谜,而我呢,每日有事好干,天天做头脑体操,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评论/随笔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财经新闻
   第A16版:专版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专版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康复
   第B04版:保健/康健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时令
   第B06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B07版:新民晚报/慢病
   第B08版:专版
一头犀牛的拯救行动
聚会主题莫跑偏
病友
今宵灯谜
晒辣椒
老爷子您慢走
秋看云起
“朋友圈”里猜画谜
Χ旅行社的荣辱观
新民晚报夜光杯A23“朋友圈”里猜画谜 2015-11-02 2 2015年11月0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