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型卒中又称TIA,是由于小血块阻塞血管而发生的,常在爆发性中风前的几个小时或几天内发生,发作迅速。小中风发生前,通常会有明显的征兆,包括突然间口齿不清、说话模糊、身体局部麻痹、四肢无力、失去平衡力、头昏眼花,这些症状可维持几分钟至数小时又恢复如常。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董强教授指出,由于轻型卒中发病前症状不明显,患者认知度不高,预防与重视程度不够,容易忽视或延误治疗。轻型卒中又是不稳定卒中或者高危卒中,是严重的、需紧急干预的“大卒中预警事件”。因此,提醒公众一旦出现小中风,千万莫大意,要及时到医院接受规范治疗。
如果能在小中风发生时及时进行规范治疗,病情将可以获得控制,病人的生命较有保障。为规范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和缺血性卒中预防,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颁布了《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和《中国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中改善组织循环的药物的地位逐步提升,这是在病人大脑本身具有血供的基础之上建立侧支循环为前提的。其中,国家自主研发的人尿激肽原酶可改善轻度至中度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已列入国家一类新药推荐。
董强教授表示,除了对于临床和药物治疗的规范外,卒中患者还应加强对于危险因素的防控,做好再发评估以及复发管理,特别是将防治措施个体化,实现共性与个性措施的结合。具体措施包括:积极治疗控制高血压;加强对糖尿病、心脏病、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加强体育锻炼;合理饮食,适量摄入动物蛋白质,如瘦肉、鱼类、禽类等;降低食盐摄入量,每天控制在6克以内;增加新鲜蔬菜水果,以提高钾摄入量;提倡戒烟,控制体重,杜绝不良生活方式等。 虞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