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保健/康健园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11月02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儿童长期咳嗽的“潜伏者”咽喉反流病
尔童
  小儿的咽喉与食道内也会发生反酸。咽喉反流(LPR)又被称作反流性咽喉炎,顾名思义,咽喉反流是由于胃内容物反流到咽部或进入呼吸道,导致引起粘膜的损伤和刺激并引起相应的症状。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市儿童医院呼吸科陆敏主任医师指出,由于儿童症状不典型,又与其他呼吸道疾病症状相重叠,咽喉反流直到近年才被耳鼻喉科医师所认识。但由于缺乏特异性检测方法,长期被误诊为普通的慢性咽喉炎,得不到有效治疗,更多的是抗生素和止咳药物等长期使用。这不仅增加患儿家庭的社会和经济负担,而且也降低了患儿的生活质量。

  国外研究表明,小于2岁儿童59%存在胃食管反流,成人约有8%,耳鼻喉科就诊患者中,4%-10%与此有关。已明确与耳鼻咽喉科疾病密切相关的有反流性咳嗽综合征和反流性咽炎综合征等。但在机制上有别于胃食道反流的咽喉反流,更多的是没有胃食道反流及其相关胃肠道症状,而酸性或弱酸性气体即可引起长期呼吸道症状,并可以影响睡眠。

  如今,呼吸科采用的是有别与传统的食道pH检测的DX气道pH监测系统,是诊断咽喉反流综合征的“金标准”。陆敏主任医师介绍,采用一根可用于新生儿的细软的探头监测咽部24小时pH值连续动态测量(一般为24h)气道,通过无线传输记录pH值变化。既可作为诊断手段,也可作为疗效观察指标。同时可与睡眠监测同步,可更全面评估上下气道、消化道和睡眠相关疾病,成为多学科交叉诊治的整合平台。针对反流性咽喉炎,采用抗酸、饮食和手术等综合手段,往往可以事半功倍。陆敏主任医师提醒家长面对患儿不必紧张焦虑,及时带患儿医治,可提高疗效,早日痊愈。     尔童 本版图片 TP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评论/随笔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财经新闻
   第A16版:专版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专版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康复
   第B04版:保健/康健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时令
   第B06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B07版:新民晚报/慢病
   第B08版:专版
新生代女性,别让亚健康毁了美丽
生了病为什么要“躲藏”?
“小中风”掩盖大隐患
令人纠结的青霉素皮试
儿童长期咳嗽的“潜伏者”咽喉反流病
新民晚报保健/康健园B04儿童长期咳嗽的“潜伏者”咽喉反流病 2015-11-02 2 2015年11月0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