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11月02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兜底”意识
晏秋秋
  晏秋秋

  刚成立半个月的上海市住建委,从市领导那里,接过了一个颇引人注目的任务——在有些城市管理职责不太清晰的情况下,住建委要履行“兜底协调责任”。

  “兜底”,这是一个蛮新鲜的词语。以前,上海的城市管理搞过“首问责任制”,搞过“跨前一步”,都颇有效果。但是,在上海这座特大型城市的转型新阶段,许多管理职责,确实出现短板,顽症屡治不绝,新矛盾又相继出现。如何确保城市管理“全覆盖”,让上海“更干净、更有序、更安全”?“兜底”是个办法。

  上周,与住建委一位主要负责人,谈及“兜底”。他是这么理解的——不能把“兜底”理解成“别人不做的,要我来做”,“兜底”其实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责任意识,“作为决定地位”!

  此言诚矣。对住建委这样一个机构而言,“兜底”是兜“保障”之底,兜“管理”之底,兜“全覆盖”之底。更重要的是,“兜底”兜的是“活力”之底。一座城市有怎样的精神面貌,城市管理领域有如何的活力,“兜底”二字可以证明。

  在转型期间,大到一座城市,中到一个单位,小到一个部门,确实需要多一些“兜底”的意识。尤其是眼下,媒体融合、互联网+、城市更新、科技创新……一连串的东西,都是前所未有,也不可能事事对口。创新机制来不及,就容易出现扯皮,出现“自扫门前雪”的状态。一方面,旧的没做好。另一方面,新的不适应。长此以往,自然先有疲态,后有老态,最后淘汰。淘汰之后,依旧拿“转型”说事儿,认为“不是我不行,是行业不行”。如此,岂非咄咄怪事?

  当然了,“兜底”并不太容易。因为需要“兜底”的,一般是“硬骨头活”,工作难度大,协调方面多。但反过来看,“兜底”就意味着掌握更多的资源、拥有更广阔的工作空间。“作为决定地位”,如果从精神上强健起来,那么所谓“兜底”,也就是一种机制上的创新。

  “兜底”不可怕,怕的是无人“兜底”。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评论/随笔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财经新闻
   第A16版:专版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专版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康复
   第B04版:保健/康健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时令
   第B06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B07版:新民晚报/慢病
   第B08版:专版
警惕万众创新中冒出的抄袭造假
“兜底”意识
再不陪她,就长大了
渔网拉得齐 才能逮住鱼
宠物与征信
如何解释二孩话题的舆论热度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7“兜底”意识 2015-11-02 2 2015年11月0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