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沪上高校电信诈骗案超过盗窃案件~~~
沪上高校电信诈骗案超过盗窃案件~~~
沪上高校电信诈骗案超过盗窃案件~~~
沪上高校电信诈骗案超过盗窃案件~~~
沪上高校电信诈骗案超过盗窃案件~~~
     
2016年03月07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沪上高校电信诈骗案超过盗窃案件
大学生应聘“刷单”被骗走1.2万元
张炯强
  “我上当了”“我卡里的钱被骗走了”……新学期刚开启,沪上高校的校园电信诈骗案频发。华东理工大学保卫处处长陈坚透露,目前,在沪上各大学校园,盗窃案件已不再是校园安全的主要隐患,电信及网络诈骗发案数量超过其他各类案件。

  网购“卡单”点链接被骗

  前些天,某高校大学生小陈报警。原来,有人在某QQ群里发布了招聘淘宝信誉刷单的兼职信息,小陈决定试一试。一开始,他购买了100元话费充值订单,对方很快就把钱退给他了,小陈很放心,于是又购买了9000元钱的商品,这时,对方称网络故障,说要过几天再退9000元。过了几天,小陈再联系对方,对方称需要再刷一笔3000元才能激活退款,小陈照做。可之后,对方把小陈的QQ删了,小陈这才反应过来,自己的12000元钱被骗了。

  还有一名大学生小张在网上买衣服后,有人告诉她那件衣服被“卡单”了,要她点击一个链接。点进去后,小张按要求输入了自己的姓名、身份证号、支付宝密码,并将收到的验证码也发给了对方,结果支付宝中的2800元钱被转出。

  陈坚表示,网络购物、网络订餐已是大学生的生活常态,可诈骗风险就在其中。比如说,许多同学上网购物时,没有直接登录购物网站,而是喜欢用搜索引擎,结果往往登陆了假网站,有时误点了一个链接,就会遇到电信诈骗。 

  思想单纯容易轻信他人

  大学生在接受的教育和文化水平方面理应胜人一筹,头脑灵活,思维活跃,这一群体为何屡屡遭诈骗?

  陈坚分析认为,首先,眼下诈骗形式网络化,而大学生这个群体正是接触网络最多的,一不当心就会成为犯罪分子的侵害目标;其次,现在90后的大学生尽管知识丰富,但普遍社会经验不足。有些事情对于稍有社会阅历的人来说,都可以识别,但不少大学生却不懂。个别大学生人际关系、交往能力差,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自理能力。比如,那些自称很有钱,或很有权力,或很有背景的人,往往就是一些大骗子。这样的经验社区里的大妈都有,而许多大学生却容易受骗上当。

  陈坚进一步分析,眼下大学生将金钱看得较重,急于求职、急于赚钱,也常常掉入电信诈骗的陷阱。不少大学生都经不起诱惑,考虑事情过于单纯,容易轻信他人。

  关键是提升学生社会经验

  记者了解到,为了防范风险,上海许多高校均在校园网、QQ群中定期发布“电信诈骗案例”,还有的高校则为学生开设安全课程。然而,陈坚告诉记者,“效果并不明显。”他遗憾地说,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大多都认为,电信诈骗事不关己,看到一些案例也就一笑而过。

  陈坚认为,现在,学生们似乎越来越多生存在自我封闭的象牙塔中,不愿意主动和外界接触。社会是个很复杂的矛盾体,社会经验是需要大学生自己去摸索,去主动深入接触社会,接触各种各样的人,从而积累社会经验,才有辨别真伪的能力。这就好比要想学会游泳,就必须跳到水里去,哪怕呛几口水,否则就永远不会游泳。 本报记者 张炯强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要闻
   第A03版:全国两会·关注
   第A04版:全国两会·新民眼
   第A05版:全国两会·焦点
   第A06版:全国两会·话题
   第A07版:评论/随笔
   第A08版:民生速递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新民资讯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3·15专版
   第A17版:3·15专版
   第A18版: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广告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夜光杯
   第A25版:夜光杯
   第A26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康复
   第B04版:保健/康健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B06版:慢病/新民健康
大学生应聘“刷单”被骗走1.2万元
静安区第一届人大选举投票
24元智能手机或只是一种“卖法”
住院病人防坠床防跌倒防感染
广告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10大学生应聘“刷单”被骗走1.2万元 2016-03-07 2 2016年03月0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