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3月07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吴湖帆临北宋郭熙《幽谷图》
孙丹妍
  孙丹妍

  与范宽、李成齐名的郭熙是北宋最著名的山水画家之一,他最著名的传世作品是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早春图》。上海博物馆藏的《幽谷图》是郭熙另一张不亚于《早春图》的代表作。虽然不如《早春图》是大尺幅的鸿篇巨制,但《幽谷图》所呈现的表现技法与气息格调同样能反映作家的最高水准与经典的时代风貌。

  1933年1月,张大千带着这张郭熙的《幽谷图》来到了好友吴湖帆的家中,张大千得到珍异的古书画,常邀集友人共赏,尤其是与他同样精于赏鉴的吴湖帆。吴湖帆出身世家,祖父、外祖父、妻子家都是著名的收藏家,尽管如此,北宋名家的真迹当时的吴湖帆还是第一次见到,欣喜之余,作为画家,自然不能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在这张名画留在家里的十几天里,吴湖帆精心临摹了一张《幽谷图》。

  研读吴湖帆的这张临摹之作,会有两点很有趣的发现:

  第一,当时三十八岁的吴湖帆用的是以董其昌、四王为主的文人画的绘画方式表现的北宋作品,事实上,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绘画体系。简单地说,宋代绘画主要表现的是客观的景物,宋代的山水画技法也都是为了表现真实的景物而产生和成熟的;而明清文人画主要表现的是笔墨趣味,其绘画技巧也以用笔用墨为首要,即使这样的笔墨画出的不是现实中的山水而是画家精神中的理想家园。因此,吴湖帆临的这张《幽谷图》,山的形态和树的造型是宋代绘画的样子,而用以表现它们的技巧是明清绘画的风格,这两者结合在一起,产生出很特别的效果,用吴湖帆自己很欣赏的清代大画家王翚的话说就是:“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

  第二,郭熙的《幽谷图》纯以水墨画成,吴湖帆的临本颇有创意地添加了色彩。在崖间山谷以及峰顶的远树上,吴湖帆在墨色的皴笔上略略施加了一层石绿,令画面显得厚重而富有古意。这样的设色方法是吴湖帆的独创,既不同于二李二赵的大青绿法,也不同于赵孟頫、文徵明在浅绛底上薄施色彩的小青绿法,他将石青、石绿等矿物颜色与墨色结合在一起,将明艳的色彩偶然地点缀在墨色氤氲的画面中,或者与墨叠加,或者与墨穿插,有独特的韵味。这种用色方法在临《幽谷图》时尚属初试,吴湖帆于此道不断尝试,在1946的名作《潇湘雨过》中此法终臻完美,成为吴氏在山水画技法上的一大创制。

  纵观吴湖帆一生的创作,这个时期尚处于艺术生涯的早期阶段,他的绘画并未成熟,这张临《幽谷图》也远非他最成功的作品,但是这样的临摹意义非凡,站在吴湖帆个人的角度看,他脱出了明清文人画的藩篱,探寻到中国绘画更古老的传统,开始汲取更丰富而多样的营养,在不久的将来,他将从中获益,创造出自己独树一帜的绘画风貌;站在整个时代角度,就在吴湖帆第一次观赏临摹《幽谷图》的时代,中国社会的剧变终于令大量的高古绘画重见天日,包括吴氏在内的一大批画家得以浸淫于此,重振古风,传统中国画的复兴亦由此揭开了序幕。

  十日谈

  艺术大师吴湖帆  

  为破旧的古代书画全色补笔,是吴氏的绝艺之一,可称书画神医。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要闻
   第A03版:全国两会·关注
   第A04版:全国两会·新民眼
   第A05版:全国两会·焦点
   第A06版:全国两会·话题
   第A07版:评论/随笔
   第A08版:民生速递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新民资讯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3·15专版
   第A17版:3·15专版
   第A18版: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广告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夜光杯
   第A25版:夜光杯
   第A26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康复
   第B04版:保健/康健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B06版:慢病/新民健康
初春梧桐
恩泽
说“风情”
“此乐已不可再”
吴湖帆临北宋郭熙《幽谷图》
桂林春色(中国画)
新民晚报夜光杯A24吴湖帆临北宋郭熙《幽谷图》 2016-03-07 2 2016年03月0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