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2016年03月07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关于未来的数学题
连建明
  连建明

  上周,巴菲特发布了一年一度的致股东的信,信中的观点和50年来的一样,巴菲特对美国经济未来充满信心,这种信心并非空谈,而是有很多数据和事实。

  美国现在人均GDP为56000美元,是1930年的6倍,所以,巴菲特说现在美国中产阶级的人比当年富翁洛克菲勒生活得更好,因为洛克菲勒虽然很有钱,但买不到我们现在拥有的东西。那么,未来美国人的生活会怎样?巴菲特做了一道数学题。

  美国现在的人口年增长率为0.8%(出生率减死亡率的0.5%和净移民率的0.3%),GDP年增长率为2%,由此使得人均GDP年增长1.2%,以一代人25年时间来计算,他计算的结果是25年后美国人均GDP会达到76000美元。因此,巴菲特说:“今天的政客不需要为明天的孩子流泪。”

  巴菲特虽然没有谈中国,但这道数学题同样适用于中国。根据国家统计局上周发布的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2015年GDP总量为676708亿元,人均GDP为49351元。人口方面,去年中国出生人口1655万人,死亡人口975万人,自然增长率为4.96‰。由于中国没有移民,因此,中国人口增长率只有0.496%,我们简单算0.5%,比美国更低。而中国GDP增速比美国高,我们增速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将是长期的事情,按李克强总理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经济增速目标为6.5%到7%,我们就按年均6.5%增长率计算,那么,25年后,中国人均GDP大约能翻2番,也就是人均GDP大约可超20万元。

  假设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维持在6.5:1,现在中国人均GDP只有美国的14%,但25年后,中国人均GDP达到美国的40%。

  做这道数学题是想说我们不必对未来悲观。今年以来,从中国股市到全球其他股市都出现一轮暴跌,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对未来经济发展比较悲观,尤其是唱空中国的声音不绝于耳。但其实中国经济增速的下降并不代表未来会更差,事实上,只要我们保持现在的增速,毫无疑问,我们孩子的生活会比我们更好。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要闻
   第A03版:全国两会·关注
   第A04版:全国两会·新民眼
   第A05版:全国两会·焦点
   第A06版:全国两会·话题
   第A07版:评论/随笔
   第A08版:民生速递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新民资讯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3·15专版
   第A17版:3·15专版
   第A18版: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广告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夜光杯
   第A25版:夜光杯
   第A26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康复
   第B04版:保健/康健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B06版:慢病/新民健康
治号贩子,别看对“病”开错“药”
关于未来的数学题
“憋住别生”
消费主义与妇女节
广告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7关于未来的数学题 2016-03-07 2 2016年03月0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