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2016年03月07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新语
消费主义与妇女节
郁晶陶
  郁晶陶

  消费主义大行其道,已是一个现实。当然,消费本身不是坏事,它有着刺激经济、充实生活等等积极的作用。问题是,当消费主义无孔不入,搭着各种社会议题的便车,把它们的前进方向神不知鬼不觉地扭向消费时,这种对“买买买”的号召就不能不让人心生警惕。

  有历史学家认为,消费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比如1500年。每个时代都有特有的奢侈品,在18世纪末期,英国坎伯兰的一个矿工家庭一年能挣44英镑,但他们每年要用3英镑去买茶和糖,占年收入的8%,对他们来说,这属于奢侈品消费。

  我们的大量消费是为了购买生活必需品,与此同时,我们对购买新东西,也有非同一般的痴迷,即使我们并不真正需要,或者已拥有类似功能的物品。而买回来的新东西,我们也可能很快厌倦。“买买买”带来的快乐,往往并不能长久。

  即便如此,销售商、广告商仍在不遗余力地编织美梦,甚至把人生的自由偷换概念为买东西的自由。在每个节日都已变成购物节的当下,妇女节的“沦陷”早在意料之中,但消费主义的可怕在于,它不仅是要搭便车,还可能消解这个节日本来的意义,甚至走向这个节日本意的反面。

  当你看到“对女人来说,知道怎么花钱比知道怎么赚钱更重要”之类的广告时,当你看到许多微博大V纷纷支持“女生节取代妇女节”这个“提议”,随即某些购物平台仿佛早有预谋一般推出“女生节”活动时,其实不必惊诧。销售商、广告商利用的是一些早已存在的社会价值取向,他们的无节操无底线在于,毫不在意以此推广消费活动的社会影响。比如“女生节取代妇女节”,商家哪里是想真正取消妇女节呢,他们的真实意图,显然是推广影响力尚小的“女生节”,从而把“女生节”“妇女节”都变成购物节。而在这个营销过程中,妇女节彰显女性贡献、维护女性权益的严肃内涵,却面临着被淡化、被消解的危险。

  女性的消费能力的确可观,但关于女性的能力,我们不能只谈消费。不只在妇女节是这样。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要闻
   第A03版:全国两会·关注
   第A04版:全国两会·新民眼
   第A05版:全国两会·焦点
   第A06版:全国两会·话题
   第A07版:评论/随笔
   第A08版:民生速递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新民资讯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3·15专版
   第A17版:3·15专版
   第A18版: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广告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夜光杯
   第A25版:夜光杯
   第A26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康复
   第B04版:保健/康健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B06版:慢病/新民健康
治号贩子,别看对“病”开错“药”
关于未来的数学题
“憋住别生”
消费主义与妇女节
广告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7消费主义与妇女节 2016-03-07 2 2016年03月0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