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南八景图》册,是清代大画家石涛所画。石涛(1642-1707),俗姓朱,名若极,小字阿长,广西人。法名原济。字石涛,号大涤子,晚号瞎尊者、苦瓜和尚等。晚年定居扬州,擅画花果兰竹,兼工人物,尤善山水,画名极盛。书法工分隶,并擅诗文。为“清初四画僧”之一。溪南是安徽歙县西部的一个村子,又叫丰南,村中居民以吴姓为主,多为儒商。“溪南八景”是指该村的八处风景,明代“吴中四才子”之一的祝允明到此地,曾就八景赋诗。
《溪南八景图》册是石涛于庚辰(1700)年五十九岁时,据祝允明《溪南八景诗》的诗意,为友人吴南高绘制,并录诗文于其上。吴南高的祖父吴尔世宝藏有祝允明《溪南八景诗》卷,传至吴南高,视为祖传珍宝,遂以宋罗纹纸请石涛绘“溪南八景图”,并将祖父吴尔世的朋友孙枝蔚书“为尔世道兄作《溪南八景诗次祝京兆韵》”装裱于图册之后,以此表达对祖先的敬仰之情。由此可见,此图册可谓是丰南吴氏家族的传家宝物,后经清吴景怡、许华生、许天球、吴莼埜、吴云、庞元济等递藏。由诸家跋文可知,此图册在清代时,由吴景怡赠予雅好石涛绘画的友人许华生宝藏,体现了一段珍贵的友情。此后,许华生的后人许天球念及此图册为丰南吴氏家传宝物,遂又将此册归还吴氏族人吴莼埜,仅留摹本为念,堪称一段佳话。
《溪南八景图》册原计八开,归庞元济收藏时,于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南浔镇沦陷后失去四开,现存第四、五、七、八图。其余四开系近人张大千于一九四零年临补而成。图册中庞元济的题跋,对这段历史有较为详尽的论述。此图册石涛绘《东畴绿遶》《山原春涨》《清溪涵月》《西陇藏云》四开,笔墨松秀灵动,虚实相生,淡而多姿。张大千临摹补绘《祖祠乔木》《南山翠屏》《梅溪草堂》《竹坞凤鸣》四开,运笔谨实,色墨秀润,与石涛画作气息一脉相通。此外,册中尚有吴湖帆的祖父吴大澂应庞元济之请作跋。吴大澂在己亥(1899)春二月题跋中称:“此《溪南八景》为延陵世宝,以祝京兆之诗,而重以苦瓜之画,绝非寻常之苦瓜乱头粗服而设色浓重者比。所最异者,始为延陵之家宝,而为吾宗退楼丈所得,复归于延陵莱臣贤侄,属为跋其后。余本新安之裔,见此如见祖泽,又不可以不题吾吴画家。”跋中所称“退楼丈”指收藏家吴云。吴云(1811—1883),字少甫,号平斋、抱罍子,晚号退楼主人。浙江归安(今湖州)人,一作安徽歙县人。斋堂号有两罍轩。吴大澂尊称吴云为“吾宗退楼丈”,并自称“余本新安后裔,见此如见祖泽”,字里行间饱含深厚感情。
对祖传藏品的珍视与悉心搜求,是吴湖帆鉴藏的一大特色。石涛《溪南八景图》册中虽无吴湖帆题跋及鉴藏印,然据吴氏1935年题石涛《黄砚旅诗意》册(香港至乐楼藏)称:“吾家旧藏大涤子《溪南八景》册,为生平合作,今归吴兴庞虚斋(庞元济)矣。二十年中所见大涤子画,惟此册足相埒,惊诧眼福并记岁月云。”可见,吴湖帆不仅在庞元济处见过石涛《溪南八景图》册的八开真迹,且悉为祖父曾经鉴赏旧物珍品,因此评价颇高。而在跋文中称“吾家旧藏大涤子《溪南八景》册”,言辞间充满了对宗族藏品的敬重之情。
十日谈
艺术大师吴湖帆
从吴氏的自用印也可见其时代大家的典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