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区学校参加英语班学习,有国外大学生来辅导教学;可是,在互动交流时,我反而教起了他们讲上海话。
我说了老上海讲的“萨度”,是描绘身体状况的语汇,问他们凭语音感觉是指累还是轻松?经过一番思考,三个外国姑娘先后答对了,说是tired的意思。再说了一个词汇“推板”,讲形容一个人是否够朋友时说的,问他们 “friendly or not friendly?”这时候美国姑娘和哥伦比亚姑娘说对了,讲是否定某人的贬义词。而印尼姑娘讲这是“够朋友”的意思,显然错了。大家罚她唱了歌,其时洋溢出笑声一片。
后来我提到“老克勒”这个词汇,解释说描绘一个人,文雅,礼貌,具有绅士风度,受人喜欢的意思。外国朋友很快理解了,讲他们那里也有相同的词语。
这几个词汇,我都带她们练读了好几次。
现在看来,哥伦比亚女孩几次回答得对,她领悟语言的能力比较强。怪不得她不但学习了英语,还学习了法语和日语呢!
有一种说法,听外国话本事大的人不一定是教授、博士。抗日战争时有的村妇很快懂得了日本兵叽里呱啦的意思,这大概就是学语言的领悟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