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家庭、办公建筑偏爱用颜色较亮的瓷砖进行装修,因为明亮的瓷砖不但能使居室看起来富丽、亮堂,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采光的不足。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一些瓷砖的反光系数相当高,有的甚至要比毛面反射系数高出10 倍。
眼科专家李勇表示,光污染会使人眼的视网膜受到刺激。一般来说,在连续看几小时电视后,人普遍会觉得头晕眼花,视力会暂时下降。而长期生活在拥有光滑墙面、地面的居室环境中,光反射会对视网膜产生刺激,超出眼睛的协调性,使眼睛疲劳,甚至导致视觉功能降低。还会对人眼的角膜和虹膜造成伤害,抑制视网膜感光细胞功能的发挥。
光污染环境或致白内障
对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来说,视力正在逐渐减退,长期生活在光污染的环境下,无疑是使脆弱的眼睛“雪上加霜”,增加了患上白内障的风险。其实引起白内障的因素很多,环境因素包括长期暴露于紫外线下以及处于光污染的环境中,同时,老年人因新陈代谢功能减退导致的白内障是最常见的“老年性白内障”,其他全身疾病如糖尿病等也可并发白内障。
李勇主任介绍,人的眼睛内有一个晶状体,我们常常将其比喻为照相机的镜头。正常的晶状体大约有一公分的直径,如同一颗小花生米,只是它是呈扁平状,而且是透明的。一旦年龄增加,晶状体透明度便降低,慢慢变得混浊,呈现乳白色,再严重一点便因水晶体中间核质部份老化而变成黄色,也就是俗称的“人老珠黄”。
由于晶体的老化,使得光线无法投射在视网膜上,不能看清物体。两眼发病可有先后,视力进行性减退,有时在光亮的背景下可以看到固定的黑点。晶体不同部位屈光力的变化,可有多视、单眼复视、近视度增加,即老花减轻等症状。
珍爱光明,
小心白色光亮污染
据了解,长时间在白色光亮污染环境下工作和生活的人,除了视力会急剧下降,白内障的发病率也会增高,同时容易使人出现头昏、心烦、失眠、食欲下降、情绪低落、身体乏力等类似神经衰弱的症状。大部分中老人的家都喜欢用白墙或者白色的瓷砖来进行家装,这间接导致他们比一般人更容易患上白内障。
有些老人出现了视力模糊等白内障初期症状,但是他们觉得需要等到白内障“熟”了后,再进行手术。李勇主任解释道,老年性白内障分初发期、膨胀期(未熟期)、成熟期、过熟期。膨胀期晶状体皮质因为吸收水分而膨胀,就像吸了水的海绵一般,导致前面的虹膜组织会被往前推。前房变浅,房水流出受阻,这时房水无法流出,就像下水道堵塞了,家中必定是“水漫金山”,同样的,房角闭塞也可能使眼内压力增高而发生急性闭角性青光眼。患者即会出现眼睛红痛、视力急剧下降、恶心呕吐等症状。在白内障的过熟期,晶状体皮质分解液化渗出到前房,会引起过敏性葡萄膜炎或晶溶性青光眼等多种并发症。
“处于轻度白内障的绝大多数人群,眼障并不会影响视力,我也不鼓励患者在这一阶段进行手术。”李勇主任表示,但如若患者长期处于视疲劳状态,且白内障已经造成视力模糊,严重影响生活,那么虽然属于发病初期,也需进行手术。所以,李主任建议,白内障影响到正常生活时,便可考虑摘除。
此外,李勇向读者解释了许多患者担心白内障去除后是否会复发的问题,他指出,手术后白内障并不会复发,视力再度减退的原因是后发障,属于多数属于机体耐受性问题。晶状体的后囊会续发混浊形成一层不透明的机化膜,可能出现像白内障一样云雾朦胧的视觉现象,并非白内障。患者亦可以通过眼科学技术去除后发障。
虽然,家用瓷砖太白太亮的确有可能会伤眼睛,严重的或可导致白内障,但要是使用面积不大或者家里不常开大灯的话还是不用太过担心。不过安全起见,李勇主任提醒,家里最好还是不要使用太白太亮的瓷砖,面对强光时,应适当应用太阳眼镜。如若眼睛一旦出现问题,要及时去医院就医,切不可耽误过久引起眼病的多重并发症。
听眼健康讲座与专家面对面交流
为退休的中老年群体可以有双明亮健康的双眼看世界,了解眼部保养、疾病预防的相关知识及应对方法,新民健康特联合相关机构开展“春季护眼眼健康系列讲座”。每日电话报名前30名读者可参加本次讲座。
感兴趣的读者可拨打新民健康会员服务中心热线021-80261680(10:00-17:00),或发送短信“专家+姓名+联系方式”至13818853479报名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