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说,医生和医院的行政管理者都可到这所印度知名学府参加专门课程,学习如何用很少的语言帮助病人舒缓紧绷神经的技巧,学习倾听的艺术,了解同情在治疗过程中的作用。
曾对来自印度各地250名患者进行过调研的印度管理学院教授赛斯表示,病人在治疗时能否与医生配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医生同情心的感受。“那些能用目光与病人接触,或能使用温和语言的医生更能赢得病人的信任”。因此,这一课程将特别培训医生使用眼神接触、耳朵倾听及肢体语言等进行沟通的能力。
目前,印度针对医生和医疗机构的暴力事件不断增加,印度医疗部门一直在探讨通过何种手段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
事实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存在医患关系紧张的问题,不少国家正努力化解这一难题。有分析认为,医患关系紧张,常常源于患者对医护人员“冷漠”态度的怨气。主流观点认为,为了使诊疗“客观”,医生应压抑个人情感的表达,因而“冷漠”的种子可能从医学院训练新生的时候就开始埋下。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医学院新生的第一课便是与遗体捐献者的家属共进午餐,拉进双方心理上的距离,鼓励医学院新生在未来的从医生涯中多与患者进行情感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