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文艺创作工程》连环画创作第一期签约仪式在上海中国画院(徐汇区岳阳路197号)举行。中国画坛的一线画家们汇聚在一起,用画笔来重新讲述属于中华的创世神话。创作工程以连环画为切入口,也是看重中国连环画的传播效应,能将世代相传的传说发扬光大。
大家不辞“小人画”
《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文艺创作工程》致力于追溯内涵博大精深、蕴含着深刻人文精神的中华文明起源,梳理内容丰富绚烂、充满着瑰丽多姿想象力的中华神话内容。
本次连环画绘画创作,汇聚了海派画坛的老中青三代的实力派中坚画家,上海方面就包括施大畏、韩硕、张培成、奚阿兴、朱新昌、马小娟、丁筱芳等在内的一批优秀画家参与,此次创作工程还吸引到了施晓颉、洪健、赵晓音、梁川等青年艺术家加盟。据悉,先期启动创作后,包括冯远、罗中立、韩书力、速泰熙等中国著名画家也会加入创作工程。
根据连环画的特点,《中华创世神话文艺创作工程》切分成一个个小故事,大纲部分分为8个大部分,30多个章节,100个左右小标题,脚本团队根据这个选择制作出百来个相对独立的故事,选择30-50个进行连环画创作。
人神融合“求完美”
不似则欺世,太似则媚俗。在前期圆桌会议上,有画家提出疑问,人物的造型应该如何遵照神话?比如女娲造人时候的蛇身形象,视觉画面未必很美好。青年画家施晓颉提出,画家对神话人物的驾驭,需要有合理的想象,不是纯粹的艺术探索,且人物的创作还是应该塑造中华的英雄,用今天的流行的话而言,是“男神”和“女神”,三头六臂是他们发挥法力时候的变身,他们的常规形象应该是有血有肉,是有魅力的有神采的英雄人物,而不是简单地绘制茹毛饮血披头散发的原始人。
“让中国神话里的美好人物形象流芳后世,我们感到身上有很大的责任。”画家丁筱芳昨晚告诉记者,他对人物的描摹颇有心得,在创世神话工程提供的脚本中选择了家喻户晓的嫦娥奔月故事。“谈起嫦娥,很多中国人想到的月饼盒子上的形象,但这显然不是我的目标。月饼盒子上的嫦娥,画的是明清绘画中的宫女,这哪能代表中国人心里的女神?但是,女神到底应该长得什么样,才能被中国人普遍接受呢?”丁筱芳遇到的挑战,正是几乎所有创作者都会碰到,创世神话里的中华英雄妇孺皆知,但到底长什么样,千年以来却是非常模糊的,不像西方的画家通过千百年来的世代演绎,让神话英雄里的形象比较清晰。
在画家洪健看来,要塑造中国独有的神话形象,完全写实不适合神话风格,他期待着为人物注入神性和人性。“创作出的连环画形象需要有个人风格,也要便于百姓普遍的认同,这是为了便于人物形象的流传。”
神话人物“给谁看”
青年画家施晓颉在圆桌会议上还提出一问——《中华创世神话文艺创作工程》的连环画创作主要是画给谁看的?这些画作的受众是否瞄准了青年一代。讨论后,他认为,更广泛的读者群体应该是70后80后这群新一代的父母,他们对连环画有兴趣,对中华神话的片段有基本的认识,更关键是,新一代的中国孩子可以听爸爸妈妈把古老的中国人起源故事,系统地讲述出来。
施晓颉选择的创作内容是伏羲发明八卦的神话传说,八卦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遗产,可以推演出千变万化,将阴阳物理、社会进化、生产经验包含于卦义,对青年画家的文化积累提出了很高的考验。
青年画家洪健和赵晓音是上海画坛的青年伉俪,洪健是中国画院的画师,赵晓音是少年儿童出版社的艺术总监。他们从脚本中选择《神农尝百草》是一则著名的中国古代汉族神话传说,用以弘扬中华神话中的敬业奉献精神。“这一则故事我比较熟悉,我和太太倾向于选择这一则故事,是因为我们擅长浪漫主义的内容,各类丰富的植物所构成的大自然环境也有能够发挥画笔的空间。”
人物造型“有依据”
据悉,画家的创作将要严格遵从故事的脚本,而脚本的创作已经通过文学专家的反复修改和讨论,中华创世英雄里的发型服装,都需要丰厚的参考资料,不仅仅是依靠画家的想象力来天马行空。
此项创作工程为市委宣传部重点文艺创作项目,包括了绘画、雕塑、诗歌、动漫、舞台剧、影视剧等各种艺术表现形式,自年初启动以来,受到各方关注,之所以首先选择从连环画创作入手,是因为这个传播载体通俗易懂、生动有趣,且受众面广泛。而经过各方推荐和层层遴选,最终确立了包括国内画坛老中青三代艺术家在内的创作者名单。 本报记者 乐梦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