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却已成为一家拥有530张床位、年门诊180万人次、出院1.5万人次的杏林名苑。
60多年砥砺前行,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凭借中医特色在诊疗疾病中不断深入探索,让人才队伍从弱到强,学科不断发展,千年岐黄重新燃起创新火花,完美诠释了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匠人匠心”。
特色诊治大显神通
市中医医院的神志病科是国家级重点专科,也是上海市睡眠疾病优势专科、中医睡眠疾病研究所、全国名老中医王翘楚传承工作室“三位一体”的研究机构,专门对付睡眠及相关疾病,每年的门诊量高达三万多人次。一些常年有睡眠问题的人前往神志病科看病,王翘楚教授对症下药,开出“落花安神合剂”,服用一段时间后,果然药到病除。
“落花安神合剂”,是市中医医院内的著名“独门秘方”,临床上已连续使用20余年,年使用量超过4万盒,总有效率达84.3%,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证书、上海市科委科技成果等多个奖励。后来,医院还开发出衍生产品——落花配方颗粒,方便糖尿病失眠患者使用,同时更便于携带。
特色制剂及疗法是中医药长期以来在临床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医疗手段,有针对性又彰显个性化,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中医药疗法的临床优势。市中医医院院长徐建介绍,医院内特色制剂及疗法丰富,如“黑药膏”堪称神药,治疗西医都对付不了的“老烂脚”有奇效;腰突症患者痛苦不堪,不能行走,手术有风险,利用“华佗夹脊穴”等对症电针治疗,缓解症状,屡创奇迹,深受患者好评。
拜师传承弘扬国医
市中医医院重视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多年来通过不断探索,在多个专病专科取得成果。医院目前还拥有3个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骨伤科、耳鼻咽喉科、肿瘤科等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2个上海市中医临床优势专科。
儿科传承海派中医徐氏儿科学派徐小圃、董氏儿科学派董廷瑶的学术思想,继承朱瑞群教授、王霞芳教授等全国著名中医儿科专家的学术经验。结合现代医学,深入探索,不断创新。科室的中药穴位敷贴结合离子导入技术治疗小儿咳喘病、膏方疗法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和哮喘等病证等诊疗手段特色鲜明,疗效显著。火丁指压法治疗婴儿吐乳更是堪称一绝。
脑病科创始人李如奎教授在中医治疗神经疾病方面较早提出了“从毒论治”的学术思想,并据此学术理论,研制了治疗缺血性中风、帕金森病以及运动神经元病的特色中药制剂,在上海乃至全国都具有一定的领先优势。
传承是中医药永恒的主题,“师徒授受”是千年来中医药传承的最大特点。徐建院长表示,为了打造人才梯队,接力名老中医技艺与经验,医院内建立了名老中医传承体系,依托上海市名老中医诊疗所与海派基地的优质名医资源,建立师承队伍,整理和推广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传承和弘扬中医文化及中医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
金字招牌闻名沪上
作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的三级甲等医院,市中医医院设芷江中路总部及石门一路门诊部,立足上海,辐射长三角地区,多年来坚持中医特色,不断提升中医专病专科学术内涵。目前,医院日均门诊量超过6000余人次,每天中药饮片使用量高达15吨,居于本市前列。
地处石门一路的门诊部堪称上海中医诊疗的“精品屋”,内设有上海市名老中医诊疗所,是原上海市卫生局唯一委托成立、代表沪上最高中医诊疗水平的名专机构,1993年,上海市名老中医诊疗所正式成立,揭牌之日,时任国家卫生部部长陈敏章亲笔题词“德高术精,造福患者”以示敬贺。上海市名老中医诊疗所云集沪上及全国名老中医菁英。坐堂应诊的50余名专家均为获得全国名老中医、省市级名老中医、省市级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等称号的名医大家。他们学识渊博、医术精湛、博采诸家,以其精深的学术造诣和神奇的医术闻名遐迩,许多病患在这里获得康复。
综合治疗尽显芳华
为了继承和发扬祖国传统医学,市中医医院特设中医综合治疗区,由专业的中医养生专家及团队定期坐诊,根据患者的自身特点制定个性化的中医诊疗方案,以起到内外协调的作用。医院开设耳穴埋豆、拔罐疗法、刮痧疗法、艾灸疗法、中药熏蒸、砭石疗法、中药石膏倒模、中药离子导入等二十余种传统中医诊疗项目,为患者及亚健康人群打造了一个集未病先防、健康评估与经络养生于一身的专业健康网络。比如,简便绿色的“耳穴埋豆”法,就是将中药“王不留行籽”对准耳穴神门及心穴、肝穴、脾穴、肾穴等配穴进行帖敷,病人闲时摸摸耳朵、捏捏小豆豆,人就会慢慢放松,深受白领一族的喜爱。
多年来,医院坚持鲜明的中医特色,从中医确有独特疗效的单病种入手,走出了一条凸显中医药特色、发挥中医药优势的发展道路。谈及未来,徐建院长表示,医院还将不断加强学科建设,传承岐黄弘扬国医,发扬优质中医资源惠及百姓。
本报记者 左妍 通讯员 虞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