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政府部门越来越重视网络问政,这无疑是一种进步,然而,因一些不得体的“说话”而引发的网络围观,也随之多起来。对党员干部而言,不仅要懂得和群众面对面讲家常话,还要在熟悉“网言网语”的基础上,讲入理又入情的话,说有力度也有温度的话。
今天的政务新媒体,面临的已不是简单的信息发布,还要关心传播效果;和网友的关系,也从早期的“我讲你听”,变成现在追求情感共鸣与情绪疏导。在这一新的要求下,政务新媒体的角色意识与效果意识变得越来越重要,不能认为“我是一个宣传工作者,把国家政策宣传好”就万事大吉。好不好,自己说了不算,网友听进了、接受了,才算真的好。还要看到,尽管网友不喜欢千篇一律的“群发式对话”,希望自己的帖子被“翻牌”、得到针对性答复,但针对性不是“任性”,要得体。否则,公共平台个人化、个人情绪平台化,很容易让有理的变为没理的,结果适得其反。
有人说,“有理说实话,没理说横话”,党员干部在互联网上发言,有时候就像大洋彼岸的蝴蝶翅膀,振一下就可能在网络世界里引发想不到的后果。而怎样说话、说什么样的话,归根结底反映着以怎样的理念面对公众、服务公众。(李洪兴 刊今日人民日报 本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