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8:阅读/连载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6月30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永远不要对任何人说的话
[美] 乔治·汤普森 杰里·詹金斯
  ◆ [美] 乔治·汤普森 杰里·詹金斯

  如果你能够意识到,开始将以下具有攻击性的句子从你的语言中去掉,那么你朝着变成柔软对话大师这个目标又迈出了一大步。柔软对话说穿了,就是通过用“换位思考”的说服方式,温和地为自己赢得主动的配合。

  “你不懂”

  我不知道你是否也有同感,反正我每次听到这句话,都觉得非常受侮辱。我几乎能听到这句话后面接了一个逗号,连着“蠢货”两个字。不管这句话是对谁说的,它都能将对方惹恼。最好这么说:“这可能有点难以理解,但是……”或者,“让我试着解释一下这个情况……”提前给你的听者一个提示说你将要说的这个事情比较复杂,他们如果听不明白也没关系,这样做是毫无害处的。你甚至可以自己把这个责任担下来:“希望我能够把这个解释明白……”要记住不要预先对别人的理解能力下判断,而且这个事情说不明白也可能是因为你没有成功地沟通,不要提前就将这个责任推到别人那里。

  “因为这是规矩”

  如果你在执行的这个规定确实很有存在的必要,那么就需要好好地解释。人们可能对此持有不同意见,但至少他们得到了解释,这是尊重人的表现。举个例子,你告诉孩子们说他们必须在规定时间上床睡觉,他们想要知道原因,你可以解释给他们听,如果他们按时上床睡觉,他们就会有好的睡眠,而好的睡眠是为了保证第二天他们不会因为缺觉而脾气暴躁,这样可以玩得更好。

  如果这时候你只会说:“因为规矩就是规矩。”你就会被看成一个没心没肺、不懂得关心人的怪物。这句话会让你看起来只关心自己的权威有没有得到满足,而不管别人过得好不好。人们可能会这样反驳:“那又怎样?规矩错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还只是反复重复:“规矩就是规矩。这就是规矩。”对方立刻就明白你的命令没有逻辑支撑,你就会处于弱势了。当你几近绝望的时候,你会发现你自己还在强词夺理:“我没必要跟你解释,我是你老板(妈妈、爸爸、上级、发号施令的人)。”但是,如果你能够解释清楚这些规则制定的来龙去脉,特别是这样的规定是考虑了大家的福利,你就不只是帮助人们了解情况,你还保全了他们的面子。这种情况下,人们会主动遵守规定,省去你很多麻烦。

  “这不关你的事”

  你会经常从一个愤怒失意的人那里听到它,有时候在好朋友间也能听到。这句话让人发火的原因,是它直接就将听者鲁莽无礼地当成外人了。同时也暴露了你自己,因为你不知道怎样回答这个问题,它让你看起来没有有力的立场去支持自己。

  你应该解释为什么有些信息不能透露,而不是直接说:“这不关你的事。”如果这是一个机密事件,说说为什么。比如:“跟这件事情有关联的几方不愿意我在他们不知道或者不允许的情况下跟别人说,我想尊重他们的意愿——我想你一定能理解的。”如果你就是对透露信息感到不舒服,直接承认就是,不要让对方感到自己是个傻瓜。告诉对方不关他的事只会引起冲突。你从来没听过人顺从地回答说:“你说得对,这不关我的事,我不该问的。”他们的反应会是很生气,而且继续无休无止地拿这个来烦你,直到你透露了一些你不应该透露的信息。如果有人冲你咆哮说这不关你的事,你可以温柔而坚定地指出:“这确实关我的事,让我来告诉你为什么。” 

  “你到底有什么问题”

  这个讨厌、无用的句子直接将问题抛回给了需要帮助的那个人。它发出的是“你对我”的信号,而不是“咱们一起解决”的讨论。对这个问题对方最典型的反应就是采取防御姿态:“我没什么问题,你才有问题!”关于“问题”这个词的问题在于,它让人们感觉到自己本身有缺陷,甚至很无助。这个词能将人们带回到小学那会儿,充满被人误解和看轻的无奈。没有人喜欢承认自己有什么问题,而是更宁愿去想解决办法。“你到底有什么问题”让人们觉得他们已经失败了。不要用这个句子,你可以说:“有什么不对吗?我能帮帮你吗?”接着你们就能就此问题展开真正的讨论了。如果有人不合时宜地问你:“你到底有什么问题?”你可以回答:“这不是问题,这只是我们需要一起讨论的东西。我们可以就此谈谈吗?” 

  “我不会再重复一遍我的话”

  这句话几乎就是谎言,要不你想想,通常情况下,你说完了这句话,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你刚刚信誓旦旦地说 “再也不会说了”,到最后你很有可能还会重复一遍!并且你很有可能会重复一遍又一遍。这种威胁其实是在给你自己挖坑,因为如果你真的不打算再重复自己说的话了,那么你就只剩下了一种选择:行动。如果你不行动,那么你的威信将丧失殆尽。如果你真准备采取行动,提前说这句话就提醒了你的对手,他会据此来计划怎样反应,怎样破坏你的行动。所以,最好不要将你的行为提前曝光。如果你是想强调你的话的严重性,你可以这么说:“你得明白这一点,这很重要。所以我再说一次,请认真听。”而如果有人告诉你说:“我不会再重复一遍我的话!”你只需用真诚的语气回答:“好的,我明白了。” 

  “我这么做是为你好”

  这么措辞几乎次次都会得到一个结果:立刻将你的听众变成一个愤世嫉俗的人。没有人会相信你的话。并且这么说就像是在求对方给你一个讽刺的回应:“哦,可不是嘛!当然了!我敢打赌!”如果你的所作所为真的是在为对方的利益考虑,那么直接展示给他。说出你的理由,举出具体的例子,让他明白你的作法会怎样帮助他,让他的生活变得更好。如果你想鼓励某个人去做什么事,那么一定要具体指出他这样做的好处,特别是针对他个人的好处。反之,假如有人告诉你说:“我这么做是为你好。”你可以问他具体好在哪些地方。如果他接下来说的内容不符合你对“为我好”的定义,你可以照直说,提醒这个人:“没有人比我自己更了解我自己,什么事情对我好,我自己最有权说了算,就像你最能评判什么事情是对你最好一样。” 

  “你为什么不能讲点理”

  人们可能会承认自己有点儿健忘,有点儿不靠谱儿,但是他们不会承认自己不讲道理。所以如果你用了这个问句,你只会让自己卷入一场争端。不要这样说,而是跟对方讲理,让他们变得比现在更能听得进去一些。多用一些使他们安心的语句,可以这样措辞:“让我来试试表述一下,看我是否明白了你的立场。”接着用他们的词语重新组织一下句子。这样做不只能使对方觉得你听懂了他们在说什么,而且对方能从你的角度认识自己的观点。这样做能够将人们的压力化为无形,让他们感觉到你是在支持他们。接着,你就能帮助他们更逻辑化地思考问题,避免毁灭式的思维方式。而“你为什么不能讲点儿理”这个句子中暗示了一些侮辱性的指责,请不要使用它。假设有人这样问你:“你为什么不能讲点儿理?”你得用一种缓慢、关切、不具威胁性的语调说:“我已经尽可能地以我知道的方式做到讲理了。如果有幸的话,我可能会做得更好。但是显然,对待这个问题我们的看法有分歧。”这样处理,你能抑制对方想要贬低你的企图,同时也不会更进一步地激怒对方。

  (摘自《柔软对话》中信出版社 2016年5月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民生速递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公告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新民资讯
   第A14版:互动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财经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
   第A20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2016法国欧锦赛
   第A23版:2016法国欧锦赛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生态上海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夜光杯
   第A28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新民楼市
   第B02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03版:好吃周刊
   第B04版:我家厨房/好吃周刊
   第B05版:好吃周刊/美食大观·广告
   第B06版:美食专列·广告/好吃周刊
   第B07版:市场之窗/资讯·广告
   第B08版:公告
永远不要对任何人说的话
上海往事碎影
红账本之谜
新民晚报阅读/连载A28永远不要对任何人说的话 2016-06-30 2 2016年06月3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