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太湖梅园景地,历史人文丰厚的舜柯山极像一只面南背北踞蹲着的雄狮,山麓茂密丛林处见一片翠竹深处蜿蜒小径引出云门文化中心,依水而筑的雅室高悬着晚清书法大家何绍基迄今所见唯一的榜书《题襟馆》。
何绍基( 1799-1873),字子贞,号东洲,晚号蝯叟,湖南道州人,道光十六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国史馆总纂。其书法以颜真卿为宗,后涉六朝碑版、秦汉篆隶,皆得法嗣,尤其独创回腕悬肘执笔法,锋藏笔圆而时有颤笔,形成遒劲凝练、古拙宽博的意趣,于晚清书坛独具面貌。
此《题襟馆》榜书是何绍基于同治辛未年仲夏(1871年)为两淮都转盐运使方浚颐所题,也是其病殁前二年的翰墨,书风顿挫典雅、醇厚浑朴,真正老而弥坚。
古代文士的风雅题襟始于唐朝,“花间派”诗人温庭筠、段成式等数人编著的《汉上题襟集》十卷,记录了他们在襄阳节度幕府中的唱和酬答,后人遂以 “题襟” 谓诗文唱和抒怀。宋朝扬州筑题襟馆,延纳四方名流赋诗觞咏,后外夷入侵荒废于战火。清道光年间著名诗人、两淮盐运使曾燠(1760-1831) 在扬州署内重建题襟馆,以文会友,承继古贤题襟之风,此举声传南北,名噪一时,雅韵独步其时。同治辛未年早春,何绍基应曾国藩之邀,主持扬州书局,并下榻于时任两淮都转盐运使方浚颐的署内,也即有了再书题襟馆的文缘了。
此后,题襟文脉绵延再续,清末宣统三年,海上题襟馆金石书画会成立,推举书法家汪洵任会长,哈少甫任副会长,汪殁世后,吴昌硕接任会长,这是上海最早的金石书画会,更是江南文人墨客重要的雅集场所。会员们常在此集聚畅谈,各抒己见,交流艺术,并把自己集藏的金石古物、珍贵书画在会馆里陈列展示,供彼此观摩品赏。1913年西泠印社第一任社长吴昌硕在杭州孤山高处筑屋,亦名《题襟馆》,作为上海题襟馆金石书画会在杭州的分所地。1914年建筑落成,由书画家金尔珍题写“题襟馆”匾额,此后又称隐闲楼,取苏东坡诗意,吴昌硕每来西湖,必扶级孤山,攀石题襟馆,泚毫作书,放笔寄情于山水。
当下文化繁荣,金石书画兴盛,各类古风雅音频出,题襟之风再现,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振兴曙光已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