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找了个台湾女孩,恋爱几年,感情甚笃,婚事渐渐地提上了议事日程,按惯例,我们夫妇俩便乐滋滋地择吉去台北提亲。
首次赴台,自然一切好奇,博物院、夜市、书店、九份,刚到台北那几日,我们暂时忘却了此行肩负的重任,尽情观光,而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台北人的热情、礼貌。酒店的客房服务员是十几年前嫁到台湾的女子,工作很勤力,也乐于跟我们攀谈,听到我们准备娶个台湾儿媳妇,她颇感惊讶,于是感慨世事变幻。
其实,我们原先也有顾虑,担心两岸的文化背景、生活习惯会有诸多差异,于是事先做足了功课,在儿子那里了解了女孩子家庭的详细情况,有备而来。
准亲家颇为热情,亲自驾车接了我们去阳明山一游。为显诚意,更是备下了丰盛的宴席:午饭是家里便餐、下午煮了三十年的老茶来喝、晚上更是定下了台北最豪华的海鲜餐厅包间,一整天的活动,安排得甚为精心。其间,两位男人浅斟酌饮、相谈甚欢,而两位女亲家更是大有相见恨晚之势,柴米油盐、家长里短,讲得不亦乐乎。
亲家母是个“专职妈妈”,家务活儿样样精,养育得一双儿女健康、阳光。而真真叫我这个本埠餐饮业的“专业人士”钦佩的,是那席精心烹制的午餐。先说那道汤,清清淡淡的、味道又极鲜,说是用当地时鲜的绿竹笋,加了干贝和三只虾干做的,果然,简单的才是最好的!又说“丝瓜焖蛤蜊”,汤汁清稠,碧绿生青,原来用的是澎湖的丝瓜,据说最是能够降火气、去燥热的。至于“土鸡炒姜片”,则更“过分”了,必须是山里的小土鸡、隔了年的老姜,用琥珀色的苦茶油来炒,方能凸显土鸡的香味。想起了大观园里凤姐那道用十来只老母鸡伺候的“茄鲞”。
美食当前,宾主尽欢。但是“来而不往非礼也”,想到哪天拿什么回请,叫我压力大增。果不其然,不久后女孩子携父母来沪上观光,轮到我们作东了。好在咱这个“专业人士”自有高手大厨指导,即使厨艺不咋地,但浓油赤酱的本帮特色,依旧叫两亲家折服:四喜烤麸、上海酱鸭、糟香门腔、栗子鳝筒煲、外加桂花酒酿圆子。为了显示上海女人的精致,水果摆盘必须拗造型,明前龙井必须用清澈的玻璃杯来泡,自家更是必须收拾得山青水绿旖旎风光……老公戏谑:侬是别苗头啊,嘎讲究做啥,平常就好了呀。唉唉,女人的心思你不懂,这事,再怎么隆重都不过分的呀!上海妈咪可不能输噢!更何况这事关“上海”的面子呀!
话说那天亲家驾到,老公陪同着陆家嘴、世博园、城隍庙一路观光,女主人在家操持“便餐”。这会子轮到亲家母感慨了:哦哟,你家好干净哦(呵呵,钟点工阿姨昨天大扫除了呢);这个煮水壶好方便呢(嗯嗯,为请你们喝茶专门买的呀);小朵的黑木耳品质最好了(哦哦,请朋友去东北山里挖的呗)。瞧着我们俩亲家拗手劲、比厨艺,两个孩子乐得一塌糊涂,说便宜了他们能够大快朵颐了。
女孩子的爸爸一直舍不得女儿远嫁,故犹豫着迟迟没有答应他们的婚事,直至临行前,终于点了头,并亲自陪同去办理结婚登记。回到酒店一起喝下午茶,瞧着他那恍然若失的神态,我忍不住打趣:老罗你太严肃了,今天是好日子,该心花怒放才是啊!亲家母(这回是真的成为亲家了)倒是开朗,说不但白白捡了个儿子、更结交了我这个投缘的亲家姐妹,可谓是两份收获、双倍喜悦了。
就这样,猝不及防地,我突然做了婆婆,被一个如花美貌的女孩子唤作“妈咪”;又突然有了亲家——全然没有预想之中隔阂的台湾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