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画电影的起点不低,但如今原创佳作凤毛麟角也是有目共睹的事实。最关键的无外乎两个问题,一曰理念,一曰技术。我觉得,如果不自谦地讲,经过几代动画人的努力,到了《大鱼海棠》,几乎已经把第二个问题解决了。其动画效果的灵动,色彩搭配的和谐,与中国传统审美中推崇备至的诗韵写意,达成了相当程度的默契,让人仿佛重又体会到了美影厂当年塑造的《哪吒闹海》和《大闹天宫》那样经典的形式美感。单就效果与画风,远超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大圣归来》和虎头蛇尾的《魁拔》系列。然而观众如今却齐刷刷的对这12年匠心独具的技术探索潦草得鼓了几下掌,转而一股脑质疑起理念的薄弱,这未免也太不厚道了吧!试问积重难返的电影理念问题,岂是一两部影片就能解决的吗?
诚然,一部十足优秀的动画电影,其故事构建和理念表达应该是分层次的。比如今年迪士尼的佳作《疯狂动物城》。孩子们看到的是关于小兔子努力奋斗的成长过程,而成人们看到的是对诸如种族歧视、性别歧视等社会现象的呈现,以及呼唤和解的努力。但是,这样层次丰富的剧情设计和含义深刻的主旨搭建,是由专业化团队来完成的。它跟《大鱼海棠》的创作起点,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儿。我们不能因为见过阿根廷红虾的鲜美,就厌弃豆腐的质朴。一个理工男关于理想与爱情的单纯表达怎么就被说的那么不堪?最凶猛的攻击火力集中在这样一个段落里,经历了逃出家族的大战后,湫鼓起勇气向椿深情告白,而椿只冷冷回了句,“你对我就像哥哥一样好”。你们觉得很荒谬么?我觉得特别真实。一个敢爱敢恨的十六七岁的女孩子面对自己并不喜欢的男生的表白时,难道不就是这么简单冰冷吗?这几乎就是理工男收到“好人卡”时,最常见的说辞。顾左右而言他,话说半句表情丰富的那是阿庆嫂,不是少女椿,少女的爱情一定是直接明快的。梁旋的创作一定是有生活的,他编织了一个感动了自己的故事,却没能打动别人,这确实是一个遗憾,但不能算是过错。
我并不是要替梁旋鸣冤,本片关于平行世界的搭建确实不够扎实。主创力图搭建一个类似“中土世界”的庞大格局,它需要逻辑缜密的运行规律和性格丰富的人物设置,两者还必须相辅相成,这实在是一件过于艰巨的工程。但与《魔戒》力图谱写史诗的初衷不同,本片的出发点是个人化的情感阐释,是关于探求未知的勇气的褒扬,这并不深刻,也没必要深刻,你只需要感受到一个有点愣愣的年轻人的拳拳诚意就够了,又何必苛责呢?
近日,关于《大鱼海棠》的讨论几乎成为一个文化现象,然而讨论的结果现在看来比一些讨论者口诛笔伐的影片本身更加让人失望。关于影片,除了对动画效果的普遍称赞,各路评论的诟病众口一词指向了故事——主题的缺失,台词的弱智,人设的凌乱……有很多,是一窝蜂式的粗暴指摘,更像是另一种无意识的集体表达。在我看来拒绝理性思辨的恰恰是他们自己。
最后说一个延伸的话题。很多人指责椿与鲲的爱情缺乏基础,不足信,这让人感到很绝望。当下,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的将一切抛诸脑后的一见钟情已经到了濒临灭绝的地步,以至于根本没人相信它的存在。爱情的纯美彻底物化为包括金钱和地位在内的资源配置与互换,并深入影响着一代人的价值观!这比《大鱼海棠》的故事没编好吓人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