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3: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7月16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淮剧筱派旦腔之美
戴平
  ◆ 戴平

  著名淮剧表演艺术家筱文艳生前有一个愿望,希望她所创造的青衣、花旦流派能传承下去。她曾对学生施燕萍说过:“从小处说,我的流派要传承,从大处说,中国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她要得到各个剧种、各个流派的支撑。”

  如今,筱文艳的愿望实现了。上海淮剧团为纪念淮剧进入上海110年,日前在人民大舞台举办了施燕萍“筱派”传承个人的演唱会。这台演唱会最显著的特色,即充分显现了筱派旦腔之美。

  “筱派旦腔”是淮剧七大唱腔流派之一。筱文艳创立的旦腔艺术,为淮剧唱腔的推陈出新做出了杰出贡献。她创新了一系列淮剧曲调与板式,特别是广采博取的“自由调”,在淮剧界独树一帜。她还创新了淮调的“散板”、“垛板”,发展了“小悲调缓板”。

  筱派旦腔之美,擅长以不同的唱腔来塑造不同的人物性格,或以同一个唱腔表现不同的人物性格。施燕萍全面继承“筱派旦腔”唱腔委婉、柔美、抒情的艺术风格,以声情并茂的演唱技艺,塑造出血肉丰满、灵魂鲜活的各种角色,有其特殊的魅力。她注重念白与唱腔塑造人物性格——以纤细、柔婉、徐纳、轻吐的发声来塑造妩媚、婀娜的京娘;以含蓄、深沉的发声塑造了白素贞;以坚定、无所畏惧的声音,塑造了李玉梅。值得一提的是,施燕萍演秦香莲,注重于胸腔、腹腔共鸣的发声特点来塑造这个刚劲、凄苦的悲剧角色,一曲“自那日儿父上京都”,如泣如诉唱出了秦香莲含辛茹苦一路拖儿带女的苦难。

  旋律婉转、行腔自如的“自由调”,是“筱派旦腔”代表性唱腔之一。这是筱文艳在长期继承发展与创新的从艺历程之中创立起来的。“自由调”是淮剧的三大主调之一。它可以根据不同的人物性格,灵活地加以运用,大大地增强了淮剧表现力。施燕萍根据自己的嗓音,创造性地继承了筱文艳的唱腔艺术。一开场,施燕萍演唱的传统戏《李素萍》的知名唱段“我家住在山东临沂”,是典型的“自由调”,哀怨深沉、婉转流丽,悲凉动人;而《走上新路》中的“就好像重新做人的小菊娘”,唱出了不一样的“自由调”,俏丽多变、节奏明快。

  当年,老艺人以口口相传的形式把江淮小戏传给老戏班子学艺的孩子。如今,施燕萍像她的老师——筱文艳那样,在戏校把戏亲传亲授给戏校的孩子。淮剧艺术代代相传——从2008年开始,她任教戏校“淮四班”,荣获全国戏曲院校首届文华大奖赛优秀指导奖。在这台演唱会上,“淮四班”的女青年演员顾芯瑜等五人也做了汇报,让我们欣喜地看到淮剧的希望。她们演唱时,施燕萍也像当年筱文艳老师为她把场一样,一直站在台上侧幕条内,关注着自己的学生。

  在上海,京、昆、越、沪、淮这五朵花,一朵也不能少。

  上海文艺评论专项基金特约刊登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2016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动态
   第A10版:动态/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聚焦
   第A12版:夜光杯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阅读/连载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金融城
   第B03版: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B04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B05版:家装专版
   第B06版:基金纵横/汇市金市/金融城
   第B07版:福彩专刊
   第B08版:家庭理财/金融城
   第C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C02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C03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C04版:音乐时空/国家艺术杂志
   第C05版:国家艺术杂志/海外传真
   第C06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C07版:专版
   第C08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大鱼海棠》:理工男为何不能表达爱与理想?
淮剧筱派旦腔之美
看痛彻骨髓的真实在捣蛋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C03淮剧筱派旦腔之美 2016-07-16 2 2016年07月1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