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4:音乐时空/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7月16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七月八日
新音乐 新声音
皮阿诺
  ◆ 皮阿诺

  如果你在一场音乐会中听到了以前你没听到或忽略了的声音,有了新发现,那这场音乐会对你来说就很有价值。纽约爱乐乐团在Misa音乐节的收官演出,从古典、浪漫到二十世纪的三首曲目中,我听到了新的声音……

  首先,现场听20世纪先锋派作曲家布列兹的作品实属难得,这次上演《信息速写》,一把独奏大提琴与六把大提琴,编织了一个现代狂飙的声音魔界,这些音符就像《黑客帝国》中快速跌落的信息码,不协和的音符彼此摩擦、碰撞、散射、融合。惊叹布列兹的序列音乐,其结构和音色可以考究细分到这种地步!乐曲结尾一路急速飞奔到顶点,辉煌得就像个大乐队,也契合这届Misa的主题——狂飙年代。

  其二,听到了25分钟版本的沙汉姆的门德尔松《小提琴协奏曲》。说实话,在经历了前两天沙汉姆巴赫“小无”的洗礼后,再来听他演奏的门德尔松,就显得有些平淡了,小提琴家一般会用30分钟完成的这部作品,沙汉姆只用了25分钟,琴声一如既往的悠扬,但与纽约爱乐乐团在有些细节上没有完全对上,不过,三个乐章一气呵成,他高超的技巧和迷人的音色仍把我们带到“庭前花开花落,天边云卷云舒,闲庭信步”的自由境地。

  其三,听到了较为轻盈的贝多芬《第三“英雄”交响曲》。现代交响乐团的演绎因其乐队编制的不断扩大而声响越发厚重,贝多芬时代却并非如此,听纽爱的演奏,感觉像听加迪纳的古乐,乐团音色轻盈、富有弹性,整体节奏很规整,指挥吉尔伯特乐句处理得很严谨,到了第二乐章“葬礼进行曲”,弦乐有节制地缓缓叙述,音响幅度对比较大,情感推进有度,哀而不伤。

  现场,我在乐团中发现了几个学生模样的演奏者,原来由上海交响乐团、纽约爱乐乐团及上海音乐学院联手培养的SOA上海乐队学院的几位学生也加入到演出中,纽爱的Misa终场夜里留下了他们热情的声音。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2016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动态
   第A10版:动态/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聚焦
   第A12版:夜光杯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阅读/连载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金融城
   第B03版: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B04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B05版:家装专版
   第B06版:基金纵横/汇市金市/金融城
   第B07版:福彩专刊
   第B08版:家庭理财/金融城
   第C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C02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C03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C04版:音乐时空/国家艺术杂志
   第C05版:国家艺术杂志/海外传真
   第C06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C07版:专版
   第C08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瓦洛多斯,改编曲传统的复兴者
“天生的音乐家和舞蹈家”
新音乐 新声音
心曲
民谣波普与《试镜》的邂逅
新民晚报音乐时空/国家艺术杂志C04新音乐 新声音 2016-07-16 2 2016年07月1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