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兀的大山,峰峦叠出;纵横交错的沟壑,蜿蜒伸展;而飞流危栈,烟云变幻,树木萧森,莫不气势峻厚,表现出刚强雄健的意境。观赏山水画家熊建庆先生作品,我看到的是一股股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对大自然的讴歌,也显示出了他对山水画艺术的感悟。
中国的山水画,受南北朝山水抒情诗影响至深。画家在创作中,往往把自己的审美理想以山水景物为依托而予以表现,力求达到山川之情与画家之情的统一。
熊建庆自从开始国画创作以后,在恩师、著名山水画家赵豫先生指引下,一方面大量临摹包括李唐、范宽、沈周、石涛等名家的名作,努力把它们转化成自己的养料和艺术语言;另一方面又以饱满的“情”走南闯北,攀高山,下谷底,到处写生,努力把传统山水画技法体现在师造化过程中,印证传统技法和各种皴法在无限丰富的大自然中的表现力。同时把写生所思所悟升华为各异其趣的艺术形象。那就是:在大山大水的描绘中,追求一种人与天地相往来的境界。
这些年来,熊建庆几乎每年都上太行山写生。他说:“处在河北平原上的太行山,是我魂牵梦萦的地方,也是我创作的灵魂和源泉。那里虽然岩石裸露,却内涵丰富,自有其坚凝沉郁的特质,而不同于烟岚弥漫的南方山水。我每次去,都有新的收获,但总觉得还有更多的内涵有待我们深入挖掘,真是取之不尽的宝藏啊。”
在建庆的山水画里,处处凸显出大山的空旷和辽远,苍茫和壮阔,展现了大山大水壮伟之美。与此同时,他又注重细节描写,把笔下的山水树石作为传达感情的载体,用笔墨来倾诉内心的思想感情。他以南方人的气质描绘北方山水,反映在作品中,就能兼宗南北,巧妙地融合北派山水和南派山水的不同特质,做到雄浑厚重而不失飘逸秀润之美。
但是,熊建庆并不满足于仅仅表现大山大水气势。他把自己的审美视角同时聚焦到对人类生活的关怀。即使作品中没有人物出现,我们依旧能从村舍、茅亭、山径、溪桥里,想见人的生活场景。抒已意,扩胸次,他以自己熟悉的山水景物为依托,用来表达自己的审美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