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文体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大提琴演奏家王健解读为何明晚要上演“俄罗斯之夜”
~~~——大提琴演奏家王健解读为何明晚要上演“俄罗斯之夜”
~~~——大提琴演奏家王健解读为何明晚要上演“俄罗斯之夜”
~~~——大提琴演奏家王健解读为何明晚要上演“俄罗斯之夜”
~~~——大提琴演奏家王健解读为何明晚要上演“俄罗斯之夜”
     
2016年10月21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贯穿对命运抗争
——大提琴演奏家王健解读为何明晚要上演“俄罗斯之夜”
朱光
  第18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参演剧目“奏鸣俄罗斯——王健与陈萨大提琴钢琴音乐会”明晚将在上海音乐厅献演,全场门票包括加座在一个月前就售罄,也是当前最热门的演出之一。昨天,王健透露之所以选择俄罗斯主题,不仅仅是因为中国听众比较熟悉俄罗斯文化,容易进入具有旋律性的音乐,更是因为“从古希腊神话到俄罗斯音乐都贯穿着人对命运的抗争。”这是最感动他的地方,他也希望以此来感动听众。

  蜚声国际乐坛的华人大提琴家王健,挑选的三首俄罗斯作品分别为肖斯塔科维奇《D小调大提琴奏鸣曲》Op.40,阿尔弗莱德·施尼特克《大提琴和钢琴奏鸣曲》和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大提琴钢琴奏鸣曲》Op.19。相对钢琴曲,作曲家写大提琴曲都比较少,“因而大提琴曲写得更精致,可能他们也知道就写一首,好东西都拿出来了!”他又分析了俄罗斯作品与德奥系的不同,“德奥作品和声、节奏更重要,但旋律线短,可能四个小节、八个小节就结束了,而俄罗斯的旋律线很长,更适合大提琴表现。”

  在选择这三首曲目时,王健建议结合作曲家各自的个性去理解。这三首曲目都相当“深情,但是角度各自不同,个性都十分鲜明”。肖斯塔科维奇,是一个内心丰富充满热情,但是外表冷幽默甚至有讽刺感的人,“与他打交道的时候,他是那种会说:‘你真的想我吗?’那样的人——冷刺里面有火花。”这一首曲目偏浪漫,但依然有着冷刺甚至走向粗犷和犀利,“这可能与俄罗斯带有征服性的经历有关。”

  施尼特克,则比肖斯塔科维奇更极致,曲目里充斥着近代俄罗斯历史上的冷酷、绝望与受压迫感。“我小时候见过他几次,他看起来像是幽灵,他的眼神是空的,他的身影仿佛能够离开他自己。”王健听说他命运苦难,但是其音乐在淋漓尽致地表现受苦的同时,也带有受苦之后的振奋。他分析道,“古典音乐,就是有着其他音乐没有的悲壮,因为它是西方文化的具体反映之一。而西方文化的‘宗主’可以追寻到古希腊神话等。《荷马史诗》就是悲壮。古希腊悲剧体现的是人生的艰难,即便如此也要成为英雄。不理解这种悲壮,就演奏不好古典音乐。” 

  第三首,所谓的“大提琴曲”其实是钢琴协奏曲。“所以,肯定是火花四射的,大提琴反而在钢琴旁边飘啊飘啊飘,就像坐过山车。与此同时,还带着淡淡忧伤的微暖,带着期待、感慨。一般奏鸣曲,每个乐章给你一个主题、一个副题,而这部作品每个乐章都有好几个主题,都很好听。”首席记者 朱光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特别报道
   第A03版: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特别报道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新民邻声·话题/综合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新民邻声·热线
   第A08版:评论/随笔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广告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阅读/连载
   第A22版:广告
   第A23版:广告
   第A24版:广告
   第B01版:新民法谭
   第B02版:新民法谭
   第B03版:新民法谭
   第B04版:家装之窗
   第B05版:家装专版
   第B06版:家装专版
   第B07版:家装之窗
   第B08版:家装专版
贯穿对命运抗争
用文化重塑独特城市气质
走进另一个世界
台历
广告
新民晚报文体新闻A15贯穿对命运抗争 2016-10-21 2 2016年10月2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