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文体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世界城市上海文化论坛揭幕
~~~世界城市上海文化论坛揭幕
~~~世界城市上海文化论坛揭幕
~~~世界城市上海文化论坛揭幕
~~~世界城市上海文化论坛揭幕
     
2016年10月21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文化重塑独特城市气质
世界城市上海文化论坛揭幕
孙佳音
  昨天,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主办的“世界城市文化论坛上海论坛”在沪召开。来自纽约、伦敦、巴黎、阿姆斯特丹、伊斯坦布尔、波哥大、首尔、东京、新加坡等世界上各主要城市,以及中国香港、台北和大陆其他城市的专家学者、业界人士和文化官员,麇集申城,共同探寻如何用文化重塑独特的城市气质。

  大活动塑个性

  我们怎么样来避免城市的日趋同质化的倾向?与会专家各抒己见。有人建议可以从城市的规划、城市的基础建设落手;有人阐述如何从细微着手尊重、保护城市的历史文脉;但几乎共同的声音是,“文化”。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于信汇说:“世界城市建设可以跨越经济增长的某一段,但不能跨越文化的培育和塑造。文化在世界城市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国家对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主任、上海国际文化学会会长陈圣来则以乌镇举办戏剧节和世界互联网大会为例,“虽然在古镇里乌镇开发起步并不算早,但它真正打造出了‘一样的古镇,不一样的乌镇’。”他进一步分析说,“具体到每一个城市,我们可以和这个城市本身的文化特质相结合的,张扬城市本身所固有的特色文化,然后配合这个城市的特色文化进行一些特色文化的活动。”成功的案例不胜枚举,通过国际电影节,法国小镇戛纳名扬四海,于是渐渐有了戛纳广告节、电视节、音乐节;通过世界经济论坛,仅有一万人口的达沃斯宾馆床位是24000个。也就充分证明,“大型活动的坦露和开放不可掩饰会打上一座城市的烙印,在提升城市知名度和附加值的同时,无疑会催化和推进这座城市某种特质,形成城市空间新的表现形式和形象特征。”

  用乡愁唤认同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何建华说到了上海石库门文化的保护。尽管上海现代化步伐非常快,但石库门依然是人们认识上海的一个缩影,成为人们来到这座城市寻觅这座城市文脉的一个标志性的象征。“但像三湾一弄已经消失了,它是上海开埠后难民来沪的第一站,但是已经消失了。通过这些案例的比较我们可以认识到,快速城市化,如果不注重对城市丰富的文化资源的保护,或者是我们毫不珍惜前人给我们的遗存,那么城市就会成为我们乡愁的一个痛点。”

  另有嘉宾直言,“我们现在还可以残存和挽留的,还可以聊以自慰的,就是由市民的生活方式所形成的独特的气质和气息,是每个曾经生活在这座城市市民的乡愁,历久而弥新,足以使人陶醉一生,它给城市带来的特色文化是根深蒂固的,难以被各种城市表象所遮蔽,是真正可以提升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的。”本报记者 孙佳音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特别报道
   第A03版: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特别报道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新民邻声·话题/综合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新民邻声·热线
   第A08版:评论/随笔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广告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阅读/连载
   第A22版:广告
   第A23版:广告
   第A24版:广告
   第B01版:新民法谭
   第B02版:新民法谭
   第B03版:新民法谭
   第B04版:家装之窗
   第B05版:家装专版
   第B06版:家装专版
   第B07版:家装之窗
   第B08版:家装专版
贯穿对命运抗争
用文化重塑独特城市气质
走进另一个世界
台历
广告
新民晚报文体新闻A15用文化重塑独特城市气质 2016-10-21 2 2016年10月2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