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8: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2016年10月21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论语
对“行政不作为”不能没作为
胡印斌
  胡印斌

  近年来被频频曝光的行政不作为问题,在实践中究竟有多严重?据法制日报报道,自2012年以来,进入行政复议程序的行政不作为案件,每年大约1万件以下,占到行政复议总量的6%到7%之间。专家表示,行政不作为引起老百姓的广泛议论,应高度重视。

  尽管进入行政复议程序的行政不作为案件只有7%的比例,但考虑到老百姓遇事往往选择“忍”的习惯,现实生活中或有大量的行政不作为并未进入复议程序。从媒体报道可知,不少行政部门多年没有一起行政处罚,有的因为“不作为”被提起行政诉讼,有的行政机关甚至收到老百姓送来的“行政不作为”锦旗,等等。

  为什么会出现大量的行政不作为?除了个别人习惯于以权力寻租,一旦发现该作为的事务无利可图,往往选择袖手不干之外,客观上也与目前行政体制改革有待深入有关。这其中,有权责不对等的因素,比如在基层组织,就存在较多的事务与财力不匹配现象,明明该干、想干、能干的事却难以措手;也有害怕担责的因素,宁可“少干事不干事”,也要“保证不出事”。

  随着反腐的深入与问责的常态化,尤其是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及倒查机制,更是把领导者的责任意识推到高点,这种责任制度辅之权力阳光运行,极大地抑制了权力寻租、盲目决策、好大喜功与强征、强管、强建等现象,但在巨大的责任面前,也会有一些人选择不作为。

  与行政乱作为一样,行政不作为的危害也十分巨大。一方面,该作为而不作为浪费了行政资源,损害了政府的权威与公信力,还可能使权力运行出现种种失范;另一方面,也在加剧社会不公平的同时,有可能激发社会矛盾,引发公共治理危机。

  值此社会转型的关键时刻,治理行政不作为已是当务之急。具体而言,首先,应该强化依法依规追责的理念,要知道,乱作为、不作为不仅不符合行政伦理,也不符合法律规定。对此,有必要严肃责任追究机制,该行政问责则行政问责,该司法追究则司法追究。有压力才会有动力,有责任才会有规范。不然,岂不是白白浪费纳税人的钱?

  其次,要继续厘清权力的边界,优化组织结构,理顺权责关系,保证权力与责任对等,明确什么是不能做的,什么是必须要做的。此前有不少地方细化了政府的权力清单,并公之于众,这样的公开透明努力,利国利民,让公众也可以参与监督。

  还有,也要建立容错机制,要鼓励那些想干事、能干事的人,充分发挥积极性与创造性,并形成科学的考核体系、动态的选人用人机制。

  无论如何,不能对行政不作为无所作为。一个有活力的行政机关,理应有很强的行动力,不能让人裹足不前,更不能让人尸位素餐,这也是政府效率及行政有序运行的前提和保证。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特别报道
   第A03版: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特别报道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新民邻声·话题/综合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新民邻声·热线
   第A08版:评论/随笔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广告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阅读/连载
   第A22版:广告
   第A23版:广告
   第A24版:广告
   第B01版:新民法谭
   第B02版:新民法谭
   第B03版:新民法谭
   第B04版:家装之窗
   第B05版:家装专版
   第B06版:家装专版
   第B07版:家装之窗
   第B08版:家装专版
对“行政不作为”不能没作为
叫我如何信赖你
伞的幽默
你的名字
广告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8对“行政不作为”不能没作为 2016-10-21 2 2016年10月2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