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用稻米油可追溯到日本的江户时代。大正6年(1917年),加藤平太郎建起了精米所,日本历史上第一代稻米油上市,多用于药用。真正开始将稻米油转向食用,是从昭和8年(1933年)开始的,那一年日本稻米大丰收。同年,日本科学家、维生素B1的发现者铃木梅太郎指出“日本人饮食生活中缺乏维生素B1”,从而开启了从米糠中提取谷维素及食用稻米油的新时代。
1917年的旧中国战乱纷仍,民不聊生,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能够吃顿饱饭就是一种奢侈,更别谈用稻谷来提取稻米油了。由此算来,稻米油在中国的发展要落后日本将近一个世纪。
但一个世纪的落后并没能阻挡中国稻米油的发展乃至超越的脚步。因为中国不缺乏夜以继日、孜孜以求的匠人,更不缺乏坚持不懈、为之奋斗的企业。金龙鱼能够客场作战,在稻米油的发源地夺取“国际稻米油品质大奖”,凭借的是十年不畏艰辛的探索和工艺创新的努力。
稻米油对于金龙鱼,对于中国都是一片空白。而稻米油因其自身原料特性成油不易,150公斤稻米才可以产生1公斤油。因而,对原料、工艺的要求极为苛刻。一粒小小的稻谷种子来源于5000个种类中的4个,从金龙鱼29个生态基地中选出适合的种植区域,适宜的日照,优质的土壤培育高品质的稻谷原料。为了保持米皮和米胚的新鲜,金龙鱼实现原产地建厂,达到6小时内保鲜膨化处理,用时间丈量新鲜,能够确保毛油的酸值小于10mgKOH/g,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60余道萃取工序,金龙鱼为此做了千万次探索,每一道工序的数据控制,都凝聚着研发人员的心血。直到今天,这种探索还在继续。
(文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