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8:文娱/文体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演员陈宝国接受本报专访
~~~演员陈宝国接受本报专访
~~~演员陈宝国接受本报专访
     
2017年01月06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戏骨“抢”到《最后一张签证》
演员陈宝国接受本报专访
孙佳音
  《大宅门》里的白景琦、《汉武大帝》中的刘彻、《北平无战事》中的徐铁英……从艺40年来,陈宝国在电视荧幕上塑造了众多经典形象。其精湛的演技、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以及严苛的选角标准,使得“陈宝国”这个名字成为电视剧“高品质、有保证”的大招牌。1月1日起,由高满堂编剧,花箐导演的《最后一张签证》正在江苏卫视幸福剧场热播。观众欣喜地发现,老戏骨陈宝国“又来抢戏了”。日前陈宝国老师接受记者专访,他直言对这部剧非常有感情,当时看剧本时就热血沸腾,被深深感动。

  感 动

  “主要还是高满堂先生的剧本太好了,他的故事和题材深深吸引了我。这个剧本写得非常精彩,而且是以往从来没有见过的故事,是以往电视荧屏上没有涉及的。我想以后这样的题材也不会太多,本来写外交官的作品就很少,签证官的更稀缺。”陈宝国告诉记者,在二战的大背景下,中国的签证官在海外拯救着处在濒临死亡的犹太人,这件事情是可歌可泣的。“这是一个救人的故事,而且没有任何利益驱使,就是两个字人道,这是人间大爱。我觉得我们的影视作品就应该多写他们。”陈宝国表示,本身像这样的题材,就是少之又少的,而且放在国际化的舞台上来看,中国人真正站在台口,充当英雄的故事又是少之又少。“但是这个戏,中国人就是站在了台口,中国人就是英雄。在世界的历史上,中国人无疑留下了光彩的一笔。所以我特别兴奋,我愿意演这个角色,参与其中。”

  专 业

  “我从不滥演,因为很多观众对我说‘有你参加的戏我们就看’,这是观众对我的信任,我不能让他们伤心。” 陈宝国直言,他并不追求作品数量,而是注重质量,要少而精。这话说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却很艰难。“有很多戏找过来,有时也犹豫过,但是一直咬着牙挺着,就是要等好剧本。”

  自然,这次《最后一张签证》就是陈宝国咬牙等待的好剧本。为了这个剧本,他也展现出了演员最为专业的一面。首先整个故事的背景他了然于胸。“所有的背景都要清楚。这个题材我很早就关注了,也听高满堂老师说了很多次,我应该比其他演员更早去了解这段历史,对这个背景更深刻的了解。”

  其次,在人物的塑造和台词的把握上,作为老戏骨的他,更是会让许多“替身鲜肉”“对口型明星”汗颜。“不能光记自己的台词,就像采访一样,你要清楚对方问什么,才能回答。演戏更是如此,要事先了解对方的话。专业演员必须这么干的。”

  当然,媒体上不时会爆出某某演员改剧本的现象。对此,陈宝国坦言:“我基本上是严格按照剧本来,只要是我看中的剧本,我甚至连句号、逗号都不改变。但是会有一些发挥,二次创作嘛,观众都能看出来。”

  本报记者 孙佳音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新民邻声·热线
   第A10版:综合新闻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专版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大网购专版
   第B01版:新民法谭
   第B02版:新民法谭
   第B03版:新民法谭
   第B04版:新民法谭
老戏骨“抢”到《最后一张签证》
迎新春申城倾听“阿姆斯特丹之声”
“渐冻人”暖化人心
新民晚报文娱/文体新闻A18老戏骨“抢”到《最后一张签证》 2017-01-06 2 2017年01月0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