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1: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1月06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变,以及期待的不变
龚静
  龚静

  此处青浦地界,从市中心迁来已十七年有余。彼时来此一则家人工作之故;二则看到周边且田野河流也小镇集市,虽然出行有些不便,远离市区繁华,倒也适合宅读书望野眼。这一住,青丝夹华发,田园不复,尘嚣恰是一年盛似一年,只是,终究衬着郊野质地,变与不变,也还是别于市中心。

  郊区的气质原也是不陌生的,大学前一直生长于嘉定,虽其现今城市味浓郁,已不复早年老街城墙护城河城镇和乡村并存的古城气质,但记忆深处的符码已印刻血脉。所以,彼时寓居青浦,好比一场还梦。阳台放眼能平野远畴,深深喜乐。春天看菜花黄不必舍近求远,田埂上时见蚕豆花开,附近的镇子虽非古镇风貌,老宅旧公房农民别墅共存,卫生院还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模样,进出都是面熟陌生者,看个发烧做个心电图的也方便;主干道也就一两条街,日常生活也还是够的。方圆有几条小河,皆活水,走过路过,夕阳下野生的长得七叉八脚的构树倒影入河,水影漾漾的,让看的人心情怡然,在市嚣之时呼吸到野趣之风。

  当然要到青浦他地看看,心理感觉上似乎离大观园、淀山湖、朱家角等好像近了些的,淀山湖畔的大观园兼之梅庄虽是七十年代末人工兴建,二三十年下来也是染了日月精华,早春湖边的梅花总比市区公园里的多了几分好看,梅还是那株梅,可是衬了水色,一样的暗香浮动就飘出了逸气。有湖,自然河也多,河湖八方,气象就流动起来。青浦城里的曲水园不大,可是依着淀浦河,就姿媚清灵了。还记得那年去练塘,尚未开发的水乡古镇,不挂红灯笼,不设廊街店铺,小河穿街而过,老房子里液化气卫浴一样不缺,原住民买菜闲谈日常生活。在老屋外的一张竹椅上闲坐了半晌,看老太太拣菜剥豆,河面的水气袭来,无异味。

  日复一日,香樟愈发茂盛,梧桐分外蓊郁,春艳桃花,秋挂柿子,变化恰也呼啸而来。原本就是一个经济较发达的镇,这些年自然加快步伐,工业区、住宅小区自不必说;超市银行商铺道路全部更新,卫生院改址新建,规模扩大;旧镇的依稀影子唯见于一些未拆除的老公房和那条不宽不窄的河;后来,有了地铁;再后来,会展中心,大虹桥的玻璃幕墙波光粼粼,318国道两边更是修缮整治、绿化植树,路况明显改善。及至近年别墅酒店大型超市,人潮车流,生活方便不少,当然在田埂上漫步看菜花的春天是依稀回忆了。也并不认为田园风光一定要成为必然的留存,在观者是风光,在耕者是生活的重压。好在传统耕作转型为现代生态农业也在青浦其他地区继续着。青浦的发展是多元多层面的。但是,仍然很希望热闹日盛的变化里多一点安静,多一份水乡城镇的朴素清新。

  那天去镇上银行办事,这里似乎少了点市区银行的谨慎肃然,静候时听俩本地大姐聊天,一个声情并茂讲述着自家宠物狗生病去世之状,一个温情脉脉地安慰着。后来,与安慰的那位聊了会,她说这里银行有人情味,说着银行客服也凑上来方言闲谈几句,倒像是乡里乡亲白话。大概这也是小镇和市中心的差异吧,公事公办里总还有着乡情的底色。

  实话实说,原先居此的清新感现在渐次消失,小河虽然还清新,但时会绿藻覆盖,嘈杂混杂芜杂与楼宇一起丛生。不过,公交车站有了候车棚,截污纳管的工程完工了,镇上商铺不在人行道置物了,车水马龙之际,大树们默默生长吐纳着……变是当下的常态,不变或也该是变的底子。在变与不变之间,期待好发展,期待更怡居。

  十日谈

  青溪揽胜

  明日刊登一篇《红颜》。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新民邻声·热线
   第A10版:综合新闻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专版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大网购专版
   第B01版:新民法谭
   第B02版:新民法谭
   第B03版:新民法谭
   第B04版:新民法谭
成为富人
短歌
文学修辞拯救了我
爝火之光
变,以及期待的不变
十日谈征文启事
镜像:外滩12号(纸本水墨)
新民晚报夜光杯A21变,以及期待的不变 2017-01-06 2 2017年01月0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