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周来,“法援”的公益律师接到100多个非机动车人伤求助电话和微信后台留言,或答疑解惑、或义务提供法律服务,共派单十多起,“求助者中有老人、工人、学生,甚至还有司法系统内的工作人员。”公益律师介绍。
遭遇交通人伤事故,人人都是弱势群体。而律师处理这类事故并不简单,需要很强的专业性。
家住本市宝山区的周先生,在上班途中骑车发生交通事故,目前治疗已经结束,但事故的赔偿依然“遥遥无期”,最郁闷的是,自己花了大价钱请的律师也无能为力。
“我花了8000元律师费聘请了一位律师,他是做刑事业务的,对交通事故并不是很专业。但当时我想,刑事案件的律师处理交通事故还不是小菜一碟。”周先生介绍。
律师将案子起诉到法院,但法院说至少要等几个月才能进入正式程序,案子白白压在那里睡大觉,伤者还要等着处理工伤,很是着急,但无能为力。
新民交通法援上线后,周先生联系“法援”的专业律师,律师马上给他处理建议:通过评估伤者的案件实际情况,各项赔偿项目几乎没有争议,这类案件后续开庭时,保险公司拒赔的可能性很小,当庭的调解可能性很大。既然这样,伤者可以现在就直接联系保险公司,很有希望马上就能调解理赔,根本不需要进入诉讼程序,既节省诉讼费用,也节省司法资源。
目前,新民交通法援的律师正在联系保险公司,着手沟通直接理赔,尽快结案。而伤者表示回去考虑与原来委托的律师解除委托关系,节省一部分律师费。“毕竟通过新民交通法援公益途径,既能找到可靠的、专业的律师,又能尽快获得赔偿,还能节省律师费。”
“我女儿的交通事故,拖了一年多还没解决,一度都要放弃了,感谢新民交通法援。”黄浦区的胡女士告诉律师,自己的女儿2015年发生交通事故,身体受伤,自行车受损,眼镜损坏,全部损失加一起约3000元。
“事故发生后,我们找到肇事车辆公司的老板,那个老板给了1100元后,就开始耍赖,要么拖要么赖,他还说‘你们也拿我没办法,我已经自掏腰包赔了一千多,够意思了’”。最后,对方竟然还说胡女士方“没良心”。
胡女士找到保险公司,保险公司称系统中录入的事故信息和实际事故事实不一致。“事情僵在这里一年多了,来来回回很多次沟通,都无济于事。”
向新民交通法援求助后,律师建议胡女士:首先,把资料交到保险公司,进行理赔。其次,如果拒赔较多,可以诉至法院,法官会安排时间通知三方到场直接调解,如此一来,驾驶员的老板不用自己掏腰包,保险公司直接足额理赔,伤者及时拿到全部赔偿,一举三得。
“胡女士的案例在交通事故人伤案件中很常见,就是伤者处理不当,造成久拖不赔的结果,有些赔偿额几千元的案子,伤者最后都因此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律师介绍。
本报记者 程绩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民交通法援”或拨打咨询电话,就能轻松获得专业、高效、免费的人伤交通事故法律服务。
咨询电话:61439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