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8:文体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社区“晒家书”活动让年长者忆旧年轻人尝新
~~~社区“晒家书”活动让年长者忆旧年轻人尝新
~~~社区“晒家书”活动让年长者忆旧年轻人尝新
~~~社区“晒家书”活动让年长者忆旧年轻人尝新
     
2017年02月02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年读写纸信
心中倍感温馨
社区“晒家书”活动让年长者忆旧年轻人尝新
肖茜颖
■ 社区居民在活动中感受书写的暖意
  一封封旧家书展出,一封封新家书寄出——市民从中重温着亲笔书写的暖意。新春之际,嘉定区菊园新区绿地天呈社区图书馆“我嘉书房”发起了“晒家书——那些年,家书很温暖”征集、展示、书写活动,不少信件的提供者表示,互联网时代,通讯很便捷,但纸质书信更靠谱,也更走心。活动现场,一些年轻人也加入了手写书信的队伍,“写信比发微信短信更加庄重。”他们说。

  纸页流淌温情

  大年三十那天,多封精彩家书在书房中公开展示。在暖黄的灯光和新春福字的包围下,玻璃柜中一个个信封和一张张信纸流淌着温情。“要拣(食堂里)好一点的菜买,可少吃些饭,多吃些菜……”这是上世纪90年代一位住在嘉定的父亲对在浦东上大学的女儿的叮嘱。当日,多名书信提供者专程赶来参加开幕仪式。

  50岁的嘉定居民程雷回忆说,与妻子恋爱时靠的是“飞鸽传书”。婚后的他特别“宝贝”这些信件,将它们藏进了保险箱。他认为,这些见证情感的信件是家庭和睦的基石之一,也可为夫妻感情“保鲜”。他表示,现在看以前写的那些文字,会觉得有些“肉麻”,但当初和妻子走到一起确实很不容易,必须好好珍惜。每当同学聚会,他总会从家中找出很多过去的信件。身为计算机教师的程雷认为,电子信件有时并不如纸信那么“靠谱”。

  嘉定区实验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张志萍称,从漂亮的字迹到信纸装饰还有折信的方式,都可以看出书写人的用心度和修养,“一张信纸拿在手上的感觉真的很美好”。

  写信更显真诚

  现在很多年轻人已不会写信了,不过当日,当看到父母们的手写的信件后,一些年轻人也在书房中兴致盎然地提笔写信。

  初二男生江海洋当场给台湾的小伙伴写下了新年的问候,“许寅瑜是我幼儿园时的同学,我们平时用微信保持着联系,在这里看到手写信后,我觉得手写更显庄重”。

  嘉定一中的高一学生程雨苗的信是寄给自己的,“发短信、微信都是些临时的想法,而写信则需要谋篇布局,需要深思熟虑”。她认为“有些话有时不好意思说出口,但在信中却可以掏心掏肺。”她说,她会给同班同学不定期地写信,很喜欢纸页与文字的温暖。

  “晒家书”活动将成为一项长期的活动。菊园新区文化体育服务中心主任马慧怡介绍说,“晒家书”活动已收到十几户人家的信件,“其实,该活动并不局限于亲人、爱人之间的通信,我们希望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提倡一种更走心的交流方式。”家书展将成为“我嘉书房”的常设展。“将定期更换信件,展出后,所有原件将归还主人。”她说。

  “我嘉书房”是上海市首家以政企合作模式运行的24小时开放的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点,目前以嘉定区图书馆、菊园新区文体服务中心、上海绿地嘉唐置业有限公司为运行主体。在300余平方米的书房内,已有藏书5000余册,座位70余个。

  本报记者 肖茜颖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上海新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跟着高铁 看神州
   第A05版:跟着高铁 看神州
   第A06版:郊野大地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文体新闻
   第A0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0版:新春读书推荐/文体新闻
   第A11版:文体新闻/新春读书推荐
   第A12版:夜光杯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连载
   第A15版:阅读
   第A16版:广告
华语片年度十佳公布
新年读写纸信 心中倍感温馨
年度十佳华语电影评语(节选)
幕后功臣
新民晚报文体新闻A08新年读写纸信
心中倍感温馨
2017-02-02 2 2017年02月0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