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2017年03月07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论语
别低估大众对高雅文化的追求
王言虎
  王言虎

  刚刚过去的周末,上海图书馆知识广场东侧的朗读亭前排起了长队,高峰排队时长超过9个小时。上海市民对朗读亭的热情,化作广告语,可谓是“朗读三分钟,等待九小时”。有人感慨,这般场面也只有在上海世博会的时候才能看到。

  一个小小的朗读亭到底有什么魔力,能够吸引成百上千的“朗读者”前来“朝拜”?要理解朗读亭,就要回到《朗读者》。《朗读者》是央视最近推出的一档“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节目“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以感染人、教化人。上海图书馆东侧的朗读亭,正是节目组所设计安置的。

  公众踊跃去做“朗读者”,固然有可以被选中上节目的激励,但根本原因还是,他们对这种高雅文化本身就有强烈需求。附庸风雅的人是不会排长队只为朗读三分钟的。

  平心而论,朗读本就是一项很高雅的事务,它不只提供一种简单的仪式感,“朗读者”也是在真真切切地表达感情。“朗读者”通过朗读可以表达对亲人、对爱人、对朋友、对师长的思念、感恩或者愧疚等等情愫,也可以通过朗读某个名篇自励自惕,庄敬自强。或者仅仅是漫无目的地读一点东西,只为那一时那一刻的感动。一些关乎生命、关乎人性的价值,就需要这样一个打破庸常的契机,供人们抒发出来。而朗读亭正是提供了这样一种功能,公众顺理成章地接受了它。 

  所以,高雅文化同样可以引发大众的追逐,因为它能提供更加精致的审美,释放直抵人心的力量。如果说一些综艺娱乐节目给人们带来的是绚丽的感官享受,那么,朗读亭与《朗读者》带来的则是更多的精神养料,供“朗读者”与观众涤荡心灵。上海图书馆东侧朗读亭前排起的长队,只是这一需求的现场演绎罢了。

  《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等类似文化综艺栏目的大受欢迎,同样可以证明公众对高雅文化的追求。这种追求之所以不被注意,往往只是缺少一个恰如其分的时机。只要文化产品生产者们提供一个合适的舞台,他们追求高雅文化的热情就会释放出来。

  朗读亭的走红同时也说明,高雅的并非就是小众的、精英的,它同样可以从大众那里获得市场。正如《朗读者》节目制作人董卿所言,“朗读属于每一个人”,只要机缘到了,人人皆可为“朗读者”。

  而公众对综艺娱乐节目的追逐,同样也无法证明他们对高雅文化就没有需求。实际上,很多看娱乐节目的人也可能在某个时间点走入朗读亭,成为朗读者。高雅与通俗并非楚河汉界,泾渭分明。

  所以,民间从来不缺少追求高雅文化的氛围,有时候只是缺少足够的引导。朗读亭成文化新宠,就是最好的例子。

  (相关报道见A17版·文体新闻)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要闻
   第A03版:全国两会·焦点
   第A04版:全国两会·要闻
   第A05版:全国两会·关注
   第A06版:全国两会·关注
   第A07版:评论/随笔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新民邻声/上海新闻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3·15专版
   第A13版:3·15专版
   第A14版:长三角/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健康+/新民健康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出行优荐/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别处风景
   第B04版:旅游资讯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旅游资讯
   第B14版:旅游资讯
   第B15版:旅游资讯
   第B16版:旅游资讯
   第B17版:旅游资讯
   第B18版:旅游资讯
   第B19版:旅游资讯
   第B20版:旅游资讯
别低估大众对高雅文化的追求
“傻瓜”不死
民生最重是情怀
烂纸袍
感恩、施恩与索恩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7别低估大众对高雅文化的追求 2017-03-07 2 2017年03月0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