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在第十七届上海国际公共安全产品博览会现场,记者亲身体验了这样一副AR眼镜:外表看,不过是一副镜架较宽的黑框眼镜,谁能想到,它的通透镜片竟是一块屏幕,左侧镜框上缘藏着隐匿式相机镜头,右边的眼镜脚里是内置式耳机……戴上之后除了能看到眼前景象,还能在眼前显示出一系列数据信息,手指轻触镜架,就可更换不同界面。
未来投入实战后,民警戴上AR眼镜就可通过WiFi、蓝牙与警方数据库联网调取数据,同时结合人脸识别技术,看一眼途经的路人,对方的身份信息就能在眼前展现。这意味着在人流密集地区,民警不再需要一一核查身份证,就能通过AR眼镜扑捉、识别路人信息,一旦发现犯罪嫌疑人,可以不“打草惊蛇”,无声无息中实现伏击抓捕。
除了“神器”眼镜,还有无需发射子弹、就能迫降“黑飞”无人机的“反无人机干扰器”,“刷脸”就能进出小区的人脸识别技术,萌萌的自主巡逻警车机器人……今天上午,在上海浦东世博展览馆现场,不少参观者都被这些公共安全领域的高科技产品技术吸引了“眼球”。
比如“反无人机干扰器”,无需发射子弹,只需通过干扰信号,就能“击落”黑飞无人机;“X射线安全检测仪”也比一般安检仪更加灵敏——目前用于地铁等公共场所的安检仪,大多需要人眼辨别,而新型安检仪则会自动检测液体等特殊物品,自动发出警报。
不少人说如今是“刷脸时代”,这一调侃也在成为现实——记者上午看到,“刷脸”技术已经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日常生活的安全防范中,“刷脸”进出家庭、小区和公司正在成为现实,过去人们担心“刷脸”识别准确率不高、以照片代替人脸的问题,也正在逐步得到解决。 首席记者 潘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