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额被秒杀
上海博物馆的亲子教育平台Smart Muse Kids启动于去年,致力于进一步完善博物馆文化教育功能与实践亲子教育使命,不断开发出趣味课程活动,沉浸式体验上海博物馆创造的中国传统文化氛围,培养孩子对中国历史的好奇和兴趣。基于认同博物馆的理念,上海博物馆推出的系列课程,如“未来历史学家”“中国色彩设计师”等,为孩子完善书本外的知识。
考虑到孩子们有限的休闲时间,这个亲子教育平台组织活动的重点开展在周末和寒暑假,针对上海博物馆的藏品,青铜书法、绘画雕塑、瓷器玉器、印章钱币、家具、少数民族等10个常设展览。设置了多主题、多维度的亲子展厅导览,聚焦上博的每一项特展。
6月2日即将开幕的上海博物馆年度引进展《茜茜公主与匈牙利:17-19世纪匈牙利贵族生活》。本次课程将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小朋友们成为茜茜公主在嫁入奥地利王室后的辅佐官,帮助公主成为一名真正受民众爱戴的皇后。在过程中穿插茜茜公主的生平,奥匈帝国成立背景,十八、十九世纪贵族生活等知识点,让小朋友们在情境中感受匈牙利文化的魅力。
延伸到城市
上海的古代遗址散落在城市各处,它们有些还是路标,有些逐步被遗忘,但它们背后熠熠生辉的历史文化,仍在等待有心的后人去发掘、去体验。今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上海博物馆和哈哈少儿合作推出了“哈有劲——行走上海”系列。博物馆的教育从有限的博物馆空间,延伸到整座城市。
“行走上海”的行走路线由上博专家挑选打磨,讲解老师都是来自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包括了高校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的毕业生等,每一次行程都由上海博物馆的研究人员监督,在有限的时间里,在较短的行程中,更生动有趣地让孩子和家长知道,这座城市可远追5000年前的史前文明,近溯100多年的开埠历史。
第一次的“行走”路线以徐家汇为主要行走范围,试走报名情况相当火爆,15组试走家庭反响良好。预计今后每个月至少行走或开发一条新的路线,武康路、静安寺、五角场、老城厢等市区线路将在第一批计划行程中。
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表示,上博的教育工作遴选了一批热爱博物馆事业的有志青年,请他们来担当重要角色,博物馆编制有限,需要借助社会的力量。国际上的著名博物馆都有志愿者朋友,他们不是馆员,他们是博物馆“同道”。他们对文物和历史有自己的立场和解读,是博物馆开展教育的有效补充。“博物馆不能关门办馆,现在已经不是关门办馆的时代了。”
从娃娃抓起
“我们相信,以行走上海为代表的博物馆教育课程,将越来越多地迈入公众的视野,尤其是给予少年儿童与亲子家庭更多的文化体验。”上博馆长杨志刚表示,建立博物馆教育联盟是属于博物馆的拓展功能,在原有做好博物馆基本工作的同时,拓展对城市的发展有积极意义的,对社会教育有非常大的功效。博物馆和社会的互动是一种趋势,这种互动会更好地传播博物馆文化。
“曾经有一句话,计算机从娃娃抓起,这个已经产生实效了,影响培养了一代人。现在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博物馆素养从娃娃抓起,这个童子功练好了,民族的精神底蕴会攀上一层楼,我们希望今后更多的大手牵小手,全家走入博物馆变成市民一生的生活方式。”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说。 本报记者 乐梦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