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支年轻的队伍,2013年组建以来,肩负着打击金融犯罪重任的他们,始终坚持“护航金融安全、守护百姓利益”的信念,先后破获金融领域大案要案80余起,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00多亿元,被誉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守夜人”。
5月19日,在全国公安英模立功集体表彰会上,一支队被国务院授予“模范经侦支队”的称号。这是公安战线的最高荣誉。
学习型警队
实战中锤炼战斗力
2013年7月,上海发生了一起以操纵期货市场手法实施诈骗的金融犯罪案件。受害人将名下存有390万元的期货账户交由通过互联网搭识的职业炒家陈某操作,以期获取每日千分之一的固定收益。因炒家恶意操作棕榈油期货合约,造成极短时间内该合约价格异常波动,致使受害人产生高达390万余元的巨额亏损。
为与躲在暗处的犯罪嫌疑人过招,刚诞生不久的一支队专门组织了突击培训。学习了涉及金融、期货、法律等方面大量知识后,侦查员们从繁杂的交易数据中,成功梳理出犯罪嫌疑人利用期货“对敲”实施诈骗的犯罪行为,从大量获利期货账户中锁定嫌疑人实际控制的期货账户。民警辗转上海、广州、深圳、珠海,历时三周开展排查,最终将全部犯罪嫌疑人捉拿归案,维护了期货投资者的合法利益和期货市场的正常交易秩序。
一支队侦查员的办公桌上,堆满了金融、保险、信贷、票据、法律等方面的专业书籍。“我们接手的案件往往是首例、首起,没有现成的经验和司法判例可供借鉴。要跟高智商的犯罪分子斗智斗勇,必须打造一支‘学习型警队’!”支队政委李江晖说。
30多小时
越洋追捕“美女高管”
2013年8月13日,一则“上海滩保险中介龙头企业高管携巨款潜逃海外”的重磅消息震惊上海。一支队紧急受命,36个小时查明案件来龙去脉:嫌疑人陈怡将十年期的寿险产品包装成一年期的理财产品,以每年10%的高额收益诱骗投资人。三年内,非法集资13亿元,受害群众3000多人。案发前,陈怡及男友已潜逃至斐济。
8月17日,一支队启动境外追逃。下午4时,追逃民警飞抵香港。因航班延误,香港至斐济的最后一个航班已经起飞,只能由新西兰转机斐济。但追逃民警没有新西兰的签证。为此,专案指挥室紧急联络协调。基于良好的境外追逃合作关系,尚在旅行途中的新西兰移民局负责人为民警办妥了手续。当晚,在香港至新西兰航班起飞前5分钟,追逃民警登上了飞机。30多个小时未合眼的紧张旅途后,追逃民警会同斐济执法部门,直接截获了正在收拾行李、准备继续逃亡的嫌疑人。
此后,一支队又逐一梳理办案过程中发现的保险代理业漏洞,提出对策,制定出一整套“保险代理业规范”提交相关部门,拉开了规范管理改革的序幕。
大数据分析
识破“沪易贷”骗局
2015年4月,一支队探长林植在互联网上发现一则新闻:一家名为“沪易贷”的大型金融网站出现资金兑付困难。尽管没有一位群众来报案,但一支队还是依托大数据平台,对该公司的异常交易进行了密切监测,进而确认“沪易贷”有非法集资的重大嫌疑。
经查,犯罪嫌疑人邢某通过设立“沪易贷”网站,以承诺保本高息的方式吸引投资,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共募集资金1.9亿余元,涉及600余名投资人,遍布全国各省区市,单个投资人最大投入600余万元。
“如果公安机关慢一步,我们就可能血本无归!”当民警将查封告示贴在“沪易贷”公司大门外时,许多专程前来认购理财产品的群众纷纷感叹自己逃过一劫。
完善体系
主动预防金融风险
“账户就是现场”,支队长周海峰认为,随着金融业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金融犯罪的社会危害越来越大,只有加强源头查控,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一支队探索与商业银行建立打击银行卡犯罪警银协作机制,依法实现了对账户和资金的快速查询。2016年银行信贷、票证等领域先后发生了多起重大诈骗案件。针对此类案件“账户资金流向纷繁复杂”“巨额涉案资金极易转移”的特点,一支队对涉案资金账户和对账流水进行一站式、批量化查询,迅速锁定涉案资金去向,第一时间落地、冻结涉案资金账户,先后创造了12小时追赃9亿元、3天全额追赃20亿元等上海公安破案追赃纪录。
为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体系,一支队建立金融犯罪预警防控网络,先后与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证监局、保监局、外汇管理局、上海期货交易所分别签订了10余项合作机制和协作备忘录,推动案前预警,为相关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堵塞漏洞、防范风险提供有力支撑;每年撰写《上海金融犯罪形势白皮书》,前瞻研判金融领域发案趋势和突出问题。
首席记者 潘高峰 通讯员 吴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