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中国传统民俗中包含许多厚重的伦理与道德因素,道德需要谦卑,首先是要约束自己,发愿与许愿同样如此。类似不顾场合扔钱许愿的现象频出,折射出当下一些人唯钱是举、私欲膨胀的扭曲心理,很不可取。
不顾场合和对象的“许愿”,不仅影响景观的美感,还经常致动物残、病,甚至死亡,使文物遭到破坏,如八旬老太所为,如果不是有乘客及时发现并举报,其后果不堪设想。这些行为已经在不同程度上触犯了法律,应受到处罚。
北京市世泽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的连晏杰律师指出,“在公共场合投掷硬币会造成一些可预见的财产损失,损失金额较小时,从治安管理处罚的角度来考虑,属于破坏公私财物;损失非常严重时,从刑法角度考虑,可能构成破坏公私财产罪。”
有游客在被制止时表示,未看到标识。上海市复旦大学社会学教授于海提出“政府的规定要细致,譬如一些场合的标识要齐备”,在不准扔东西的地方,要有明确禁止提示或违者罚款警示。
但并不是每个景区都有权设置罚款规定。连晏杰说:“这是因为‘处罚权’是国家的公权,不是每个机构可以随意设置的,要设置这一管理规定,必须经过严格的程序。譬如名胜古迹管理机构,因可依据名胜古迹相关保护条例,才有处罚权。一般机构,除非有法律依据,否则即使设置罚款规定,也是无效的。”所以,从管理层面上控制颇有难度,还需广大公众提高文明意识,约束自身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