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农历立夏前后时节,生长在家乡的茭白已是到了成熟期,阳光下,一片片、一垄垄,葱翠的茭白田,碧绿连天,泛着光亮,起伏荡漾,有如丹青妙手绘就的一幅水墨画卷,精美绝伦,令人心醉。
茭白,是我国特产的水生蔬菜之一。据史料记载,世界上把茭白作为蔬菜栽培的只有我国和越南。另据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上说:“江南称菰为茭,以其根交结也。”指菰的嫩茎经菰黑粉菌寄生后膨大,长成茭白。茭白又因其外形特点被昵称为“美人腿”。
在我的记忆里,过去,崇明乡间老百姓家家都种植茭白,有的种植在河岸边,有的种植在宅沟边,一丛丛、一簇簇,随处可见,成为乡村一道亮丽的独特风景线。深秋初冬时节,人们从茭白老根处切挖一段,移植在河沟边,到来年春风吹来的时候,茭白小嫩芽们便齐齐地咬着劲儿探出头来。这一片水淋淋的绿,转眼间便枝繁叶茂,郁郁葱葱,青翠欲滴,那齐腰高的枝叶随风飘拂,像少女的青发,妩媚动人。紧接着,湿润青绿的枝叶间,一支支茭白相继成熟,那饱满嫩白的茭白,一茬接一茬地浮出水面,人们从春末初夏开始采摘尝鲜,源源不断地一直可以享用到中秋时节。那茭白与任何荤素菜搭配着吃,都是一道百吃不厌的美味佳肴。
那时候,除了农户人在自家的宅沟边或河岸边种植茭白外,还有就是生长在泯沟边、江海滩涂上的野生茭白,俗称“茭白头”。这种野茭白拔出泥土后,剥去外壳,那茭白头嫩嫩的、细细的、白白的、长长的,如一根根银筷似的,炒着吃鲜嫩可口。小时候,我们利用星期天,或放学后,经常约几个伙伴去采摘,那时候,还没有什么化肥农药,水清清,土芬芳,生长在泯沟里的野茭白特别的茂盛、粗壮。每次采摘到那纯天然、原生态、无污染的野茭白,既可生吃,口感嫩香,有微微的甜味,也能拿回家当菜炒着吃,味道鲜美。在采摘野茭白的过程中,由于茭白叶子十分锋利,手上、胳膊上经常被划伤,留下一道道口子,但大家还是其乐融融。
过去,在炎炎夏日里,行走在河沟沿的乡间小路上,不时地会从河沟里传来鱼儿的嬉水声,那是河沟里的黑鱼、青鱼常常会躲在茭白叶间或乘凉、或跳出水面吃茭白叶。此时经常会有垂钓者,拿着钓鱼竿在搜索巡视,只要发现那里的茭白叶被吃掉,那里便是黑鱼、青鱼经常出没的地方,也正是垂钓的最佳位置和最佳时机。
那时候,我家老宅院四周有宅沟,宅沟边都种植茭白,沟水清澈,温雅怡人,风乍起,吹起一池涟漪。尤其是夜晚,这里的景色格外迷人,池小能将月送来,月落小池,池水泛起白银般的波纹。沉醉在妙曼的夏夜里,清风徐来,禾香淡雅,夹杂着悠扬的虫鸣声,真似仙境一般。
茭白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研究发现,茭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嫩茭白的有机氮素以氨基酸状态存在,并能提供硫元素,营养价值较高。茭白还具有利尿止渴、解酒毒,补虚健体,能退黄疸,清热解毒催乳等保健功效,既是鲜嫩可口,也是养生佳品。
如今,茭白已成为养植户成片种植,很少有农户人家零星种植的,野茭白除了滩涂上还生长着之外,河沟边因受到化肥农药伤害,几乎见不到。那熟悉的宅沟边,以及野茭白园里的热闹场景,只能存在于回忆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