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2:军界瞭望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8月07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印度在国际军火市场掀起“爆买”模式
李鹏
印度空军机群
印军在克什米尔巡逻
  近来,印度与邻国频频发生军事对峙乃至交火事件,连带的,印度军火采购也进入“爆买期”。据俄罗斯《军工周报》报道,2017年7月,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紧急同以色列航空航天工业公司(IAI)达成协议,从后者引进技术生产中程地空导弹(MRSAM),以掩护印度陆军。一位印度官员称,这笔交易价值达16亿美元。不仅如此,在印度和美国政府共同撮合下,印度塔塔集团获得美国洛·马公司授权,在国内组装100架F-16战斗机,价值超过百亿美元。

  为何加紧军购?

  印度独立后,曾将武器国产化作为战略目标,并且取得过一些成绩,例如达到二战后第一代水平的“胜利”坦克和“风神”战斗机就是印度制造的。但获得短暂成功后,印度国防工业却难以跨越从第一代到第二代乃至第三代武器之间的“技术鸿沟”,难产的自制“阿琼”坦克、“光辉”战斗机等武器简直成了国际笑柄。

  面对现实,印度不得不从外国进口武器,以尽快弥补已显落后的军械库。印度国防部认为,空军至少要有42-44个装备三代战机的中队才能应付“国防压力”,而现在只有33个中队,其中还有11个装备的是老掉牙的米格-21/27飞机;陆军需要补充1580门牵引火炮、180门轮式自行火炮和100门履带式自行火炮;海军同样需要新式潜艇来代替旧货。可以说,除了国际市场上买不到的核弹头,印度武器进口呈现“全面开花”之势。

  空军进口,毫无章法

  印度空军从20世纪末进口大批俄制苏-30MKI战斗机,暂时解了燃眉之急,不过由于最老旧的米格-21飞机不堪使用,国产“光辉”飞机又量产无望,印度空军仍存在严重的装备缺口。几经折腾,2016年,印度总算敲定以90亿美元向法国购买36架阵风战斗机,可是离换装214架战机的目标仍然很远。

  2017年6月19日,印度塔塔集团宣布从美国引进生产线,在国内制造F-16(Block70版本)战斗机,美方承诺为该机配备有源相控阵雷达和空空导弹,使之达到“三代半”水平,并暗示如果通过这一合作培养出“信任感”,美国还有意对印输出F-35隐形战机技术。可是,印度“雷迪夫新闻”认为其中“有诈”,塔塔集团“拾人牙慧”地引进美国确定淘汰的F-16战机生产线,却奢望能以此换得美国日后允售F-35战机,印度无疑是愚蠢的“接盘侠”。按照计划,印度国产首批F-16要到2020年才能服役,2030年交付完毕,如此估算,该机可能要到2080年才能退役,考虑到F-16是1974年首飞的,“难道印度要为F-16庆祝百岁生日吗?”一位印度观察家指出,这笔交易纯粹是印度为了密切对美政治关系做出的,毫无“合理性”。

  陆军进口,攀比心强

  就购买欲而言,印度陆军比空军还厉害,而且充满攀比心理。2017年夏,得知宿敌巴基斯坦与乌克兰达成价值6亿美元的T-80UD坦克改进交易,印度陆军立刻坐不住了。原来,巴军T-80UD坦克的主要性能胜过印军T-90S坦克,后者勉强靠法国进口的“凯瑟琳”热成像仪保持一定的夜战优势才安心一些。如今,乌克兰要为巴军坦克安装性能优异的热成像仪以及神秘的“匕首”爆炸反应装甲,印军对此十分担心。

  印度早在2007年从俄罗斯引进T-90S坦克的组装生产线,可质量控制至今都保证不了。目前,巴军坦克功率提高到1200马力,火炮威力也在增大,印军迫切需要给坦克披挂附加装甲,但同时要保持足够的机动性,可印度无力制造大功率柴油机,只好请求俄罗斯帮忙换装1130马力的坦克柴油机。先例既开,来日方长,印军未来还会需要功率更大的柴油机以及防护更好的装甲,像T-90S的“摇篮”俄罗斯乌拉尔机械车辆厂就自信地展望,围绕印度坦克改进升级的生意将使其“拥有持久的利润”,“这是一个有成长潜力的市场”。

  有意思的是,也是因为巴军新列装了LY系列地空导弹,印军便急吼吼地催促本国DRDO组织尽快拿出应对之策,其结果就是前文提到的印以MRSAM导弹贸易。据悉,DRDO曾为印度陆军提供过自制的“三叉戟”导弹,可没想到搜索雷达及火控系统可靠性太差,印军极为反感,拒绝大量订货。

  海军进口,仰人鼻息

  从外表看,印度海军的武器国产化似乎是三军中最高的,像印度海军驱逐舰、护卫舰大多是向国内船厂订购,连6000吨级核潜艇也能在国内解决。可是,如果仔细观察印军舰艇的细节,就能发现除开舰体是“印度制造”,绝大多数舰载武器系统都是进口的,尤其是舰用动力系统更是清一色的“舶来品”。2017年7月,印度重启国际招标,为海军的“75I工程”购买常规潜艇,俄罗斯红宝石设计局、法国DCNS公司、德国TKMS集团、西班牙纳凡蒂亚造船厂和瑞典萨伯等知名供应商都接到邀请,参与这项价值96亿美元的竞争。尽管印方在招标书中硬性规定得标公司必须转移技术,但外界普遍相信印度本土军用造船业不会从中获得多大长进,因为任何人都不会把核心技术拱手相让。

  李鹏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阅读上海100胜37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科创上海
   第A08版:2017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9版:2017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10版:财经新闻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读者之声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阅读/连载
   第A22版:军界瞭望
   第A23版:军界瞭望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导读
印度在国际军火市场掀起“爆买”模式
美国放弃“叙利亚秘密战”?
新民晚报军界瞭望A22印度在国际军火市场掀起“爆买”模式 2017-08-07 2 2017年08月0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