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地约5平方米,仓内放置一台跑步机,并安装有空调、电视、照明设备等辅助器材。”
——媒体报道,日前亮相北京部分小区的共享运动仓,使用方法与共享单车类似,下载APP可注册,随后支付99元押金,用户通过手机线上预约、扫码开门,每分钟按 0.2元计费,吸引不少居民前来体验。
“每天下班回家后,利用零碎时间小跑半小时,还不怕下雨天,适合我这样的奶爸和上班族。”
——北京市朝阳区京棉新城的共享运动仓内只有一台跑步机,但居民李天启在连续两天使用后,仍给其好评。
“我连续6年办健身房年卡,健身次数严重浪费,共享运动仓放在小区里,单次健身成本也不高,对于‘轻健身’的人来说很实用。”
——网友“圆形墙角”对共享运动仓很期待,相比于健身房办卡充值,运动仓消费起来让人“不心疼”,运动成本降低。
“‘共享’的概念很火爆,‘共享+运动’衍生出的运动仓,从专业技术角度来说有一定价值,让人们把零碎时间利用起来进行锻炼。一些人有运动的想法和需求,但可能生活圈里缺少健身房、体育馆等公共运动场所。”
——上海市田林二中体育教师于明鸣坦言,快消社会里,这种新的空间或许会吸引不少年轻人尝试。
“方便居民就近运动,是共享运动仓最大的卖点,五分钟运动圈对运动时间较零散的人而言更有吸引力,运动仓内跑步也不需考虑天气因素。”
——成都一家“共享跑吧”执行董事李冠男相信,共享运动是未来的一种发展趋势。除基本的跑步机外,还将增加动感单车室、瑜伽室、厕所和淋浴间等设施。
“空间过于狭小,给人压抑感,空气想必也不太好。共享运动仓是‘玩概念’圈钱。 ”
——网友“曲曲宝烟”认为,经常跑步的人不会憋在铁盒里运动,而是选择附近的公园或体育场,而且运动仓内只有跑步机,配备的运动器材种类丰富些会更好。
“‘共享运动仓’解决了大中城市中一些喜爱运动者想买运动器械而家中无空间的难题,但其布局、设计及配套仍需更合理多样化,以适应更多的人群。”
——北京市民王岳兴说,共享运动不仅需要时间检验,还应完善共享运动项目,使其更多元专业。
“和成熟的规模化商业健身房相比,现有的共享运动仓功能单一且专业性欠缺。健身房有各种器械,有专业教练的指导,更规范的健身操作能提升健身效果,避免不必要的身体损伤。”
——广西南宁市诺伯曼健身会所健身教练罗剑尔说,运动仓给人感觉更侧重娱乐性。
“目前共享运动仓配套设施缺乏,器材维护令人担忧。运动前后的更衣、洗浴需求,简易的运动仓现在尚无法解决。”
——不少网友担心,运动仓虽有人定期检查运动器械的安全性和维护,但器材本身安全性是否达标、用户在使用时如何正确操作。
“共享运动有利于大家通过各种途径方便参与,积极主动运动,养成运动习惯。城市15分钟健身圈、农村5公里健身圈等公共体育服务也应及时供应到位。”
——成都市体育部门有关人士建议,全民健身理念下,应多利用“互联网+”营造共享健身氛围,引导群众积极主动参与专业体育健身。
本栏编辑 范洁 姜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