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0:文娱/文体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8月15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听他们说朱践耳
朱渊
■ 朱践耳和听众在一起 郭新洋 摄
■ 朱践耳于2007年7月27日为夜光杯写的文章
  陈燮阳 朱践耳曾这样感慨:“没有陈燮阳,我的音乐是死的,是他将五线谱化作交响之声。”事实上,无论是1986年开始排演录制朱践耳的《第一交响曲》,到录制全套《朱践耳交响曲集》《朱践耳管弦乐曲集》,以及再度指挥上演朱践耳63年前在前苏联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的毕业作品《英雄的诗篇》。陈燮阳确实是朱践耳的“金牌搭档”,陈燮阳毫不讳言,他最熟悉和敬佩的作曲家还是朱践耳。他曾对媒体表示:“无论从技术、艺术、内容,在中国的交响乐作曲家的第一块牌子就是朱践耳,因为他每一部作品都有新的探索。”

  赵光 赵光本科时跟随朱践耳学习四年,是他最可亲可爱的老师:“朱践耳先生特别平易近人,从不会高高在上地指导,而是俯下身来倾听你的音乐。记得在教授我们的时候,他同时也在写自己的作品。有次他问我意见,我就说了,没想到他很认真地拿着这个建议去征询许多人的意见,让我感觉备受重视。”

  郭文景 中国电影作曲家郭文景和谭盾、瞿小松、叶小纲被并称为中央音乐学院的“四大才子”,他曾为张艺谋的《千里走单骑》、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李少红的《红粉》等40多部电影和电视剧写过音乐。他始终铭记少不更事时,如何“初生牛犊”就闯到朱践耳家里。“1974年的时候,我随重庆市歌舞团到北京参加文艺汇报演出。演出完毕之后,其他人都回重庆了,只有我一个人跑到上海,去敲朱践耳先生的家门。他与我素不相识,我却在他家连吃带住了好几天,他还想尽办法帮我买从上海回重庆的船票。”当时已经很有名望的朱践耳,给后生郭文景留下了深刻影响:“我仅有一腔青年追求艺术的热忱,而朱践耳先生珍视青年,珍视青年对音乐的这份热忱。”             (朱渊)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阅读上海100胜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专版
   第A10版:上海新闻·热线
   第A11版:综合新闻·话题
   第A12版:财经新闻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专版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长三角/中国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
   第A20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3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4版:新民健康/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广告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夜光杯
   第A28版:阅读/连载
   第A29版:新民旅游
   第A30版:出行优荐/新民旅游
   第A31版:新民旅游/别处风景
   第A32版:旅游资讯
   第A33版:旅游资讯
   第A34版:旅游资讯
   第A35版:旅游资讯
   第A36版:旅游资讯
   第A37版:旅游资讯
   第A38版:旅游资讯
   第A39版:旅游资讯
   第A40版:旅游资讯
   第A41版:旅游资讯
   第A42版:旅游资讯
   第A43版:旅游资讯
   第A44版:旅游资讯
   第A45版:旅游资讯
   第A46版:旅游资讯
   第A47版:旅游资讯
   第A48版:旅游资讯
十部交响乐 一颗赤子心
听他们说朱践耳
捐琴寄深情
朱践耳生平
新民晚报文娱/文体新闻A20听他们说朱践耳 2017-08-15 2 2017年08月1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