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8月15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论语
大学生传销之患,仅严打还不够
赵志疆
  赵志疆

  随着23岁大学生李文星之死,“传销”又一次引发社会关注,触痛公众的神经。8月14日,工商总局、教育部、公安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以“招聘、介绍工作”为名从事传销活动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要求严厉打击、依法取缔传销组织,加强对传销重点区域的排查清理。

  就在四部门发出《通知》的当天,又有两例大学生深陷传销组织的事件见诸报端。20岁的湖南女大学生林华蓉被校友骗入湖北传销组织,24天后在一条河里溺亡。21岁的甘肃女孩于娅娟,今年7月本将从兰州一所全国重点大学毕业,然而,一切都随着传销戛然而止。被民警从传销窝点带出时,已晋升为传销头目的于娅娟仍然不认为自己加入了传销组织,口口声声对民警说自己从事的是正当行业。随着各地警方持续发力,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传销事件浮出水面,其范围之广、参与人数之众令人震惊。

  大学生为何频频陷入声名狼藉的传销泥潭?要么为虎作伥,要么遍体鳞伤,传销对人性的荼毒和破坏由此可见一斑。以此为背景,四部门发起的专项整治无疑极具针对性,建立在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协同作战的基础上,希望能从源头上打击传销。

  孩子都是父母的孩子,青年都是经过多年教育的青年,一个个家庭伤不起,传销组织必须严打。除了严打,建立长效防护体系同样不可或缺,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当属教育机构分内之责。相比起中小学,大学的管理模式相对宽松,远离家人视线、时间充裕,这些给大学生参与传销创造了条件。综观各类大学生传销事件,虽然有部分人是在假期误入泥潭,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是在正常上学期间参与其中,如果学校能加强管理,不让每一个在校生游离于视线之外,大学生何至于在传销泥潭中愈陷愈深乃至无法自拔?

  传销组织之所以步步为营攻破大学生的心理防线,所谓的“洗脑”不仅需要暴利诱惑和群体影响的配合,更需要培植一种扭曲的价值观。以此为支撑,即使当初只是误入歧途,亦不免在日后成为忠实的拥趸。这些大学生并没有养成健康而稳定的价值观,才被传销分子抓住人性的弱点并不断放大。由此带给大学教育的启示是,相比起就业培训之类的技能辅导,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价值观,如何加强学时管理,同样重要。

  “天上不会掉馅饼”,却可能会掉“陷阱”。针对大学生传销,严打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要想方设法避免学生被机会主义冲昏头脑。内心充实强大方能抵御诱惑,这个问题值得大学生深思,同时也应引起教育机构的重视和行动。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阅读上海100胜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专版
   第A10版:上海新闻·热线
   第A11版:综合新闻·话题
   第A12版:财经新闻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专版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长三角/中国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
   第A20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3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4版:新民健康/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广告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夜光杯
   第A28版:阅读/连载
   第A29版:新民旅游
   第A30版:出行优荐/新民旅游
   第A31版:新民旅游/别处风景
   第A32版:旅游资讯
   第A33版:旅游资讯
   第A34版:旅游资讯
   第A35版:旅游资讯
   第A36版:旅游资讯
   第A37版:旅游资讯
   第A38版:旅游资讯
   第A39版:旅游资讯
   第A40版:旅游资讯
   第A41版:旅游资讯
   第A42版:旅游资讯
   第A43版:旅游资讯
   第A44版:旅游资讯
   第A45版:旅游资讯
   第A46版:旅游资讯
   第A47版:旅游资讯
   第A48版:旅游资讯
礼让谣
大学生传销之患,仅严打还不够
黄牛忙啥?
攀比式暑期游反而会窄化孩子视野
正视历史,方能走向持久和平
医生需要参加服务生实习吗?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5大学生传销之患,仅严打还不够 2017-08-15 2 2017年08月15日 星期二